理论教育 用现代装备提升农业效益

用现代装备提升农业效益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利设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农业生产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行农机补贴政策,大理州争取的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1120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3000多万元,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高涨。“十一五”期间,大理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作为大理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工作来抓。

用现代装备提升农业效益

(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化水平,到2005年大理州共建成各类水库408座,小水塘7600座,小水池、水窖30.28万个,总库容6.5亿立方米,可控制水量1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8.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2%;建成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高产稳产农田226.24万亩。水利设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农业生产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

(2)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大理州的农业机械化尚处于初级阶段,2005年农机总动力为135.8万千瓦;各种拖拉机28740台,配套农机具6300部,机耕机耙面积125.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2%,机收面积仅3.5万亩,机械脱粒粮食50.8万吨,占总产量的42%,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6.62亿元。“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行农机补贴政策,大理州争取的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1120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3000多万元,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高涨。结合创建全州15万亩高产示范样板,装备大小农机具5500台,全州机耕机耙面积提高到220万亩,已基本形成运输、耕耙、脱粒、加工及农机修理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农机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效率,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与农业部提出“重点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差距甚远。

(3) 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七五”期间,大理州科委把剑川县上兰乡列入科技扶贫挂钩试点,经过多年探索,在高寒贫瘠地区,实施水改旱,发展旱作农业,压缩低产的水稻、稗子面积,扩大玉米杂交种、地膜覆盖栽培面积,推广小麦良种、条播,大幅度提高了单产总产,同时推进生猪、苹果的发展,走出了被剑川县委领导肯定的“上兰之路”,并在全县推广。“九五”“十五”期间,全州14个贫困乡、6个贫困村,列入省州科委的科技扶贫示范乡村。通过扶贫攻坚,一批贫困山区,走上了依靠科技,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全面发展粮、烟、畜、果脱贫致富的道路。由于贫困乡村农业基础薄弱,尽管科技投入增加,仅依靠一个部门的扶持,贫困状况一时难以改观,容易出现返贫。

“十一五”期间,大理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作为大理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工作来抓。(www.daowen.com)

2007~2009年,累计筹措国家、省、州、县市无偿扶贫资金,整合部门项目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共12.08亿元。用于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进行粮食、良种、农机、农资直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构建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通路、通电、通水工程;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主抓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基地建设;抓好村容整洁,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实施扶贫开发的“866”项目。

开展建安居房、白粉墙、院心硬化、小水窖(池)、沼气池、卫生厩、卫生厕、节能灶、坡改梯、种植核桃、特色水果茶叶、蚕桑、猪牛羊改良等项目建设。凡实施“866”项目建设的农户,都按制定的单项补助标准进行补助。

通过4年的努力,全州共有300个贫困行政村(每年推进100个村)14.6万户,60.34万人实现了整体脱贫。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扶贫开发长效投入机制初步建立,使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同时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为全省、全国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