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电力需求预测的指标选择与优化

农业电力需求预测的指标选择与优化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农电需求预测1.定义市场需求预测就是农电企业在市场调查和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描述和对其数量作出估计。这一段历史事实说明弹性系数预测已经难以满足预测的需要,多年来已经成为定论的弹性系数法开始被重新认识。农电需求也必然受到国民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

农业电力需求预测的指标选择与优化

(一)农电需求预测

1.定义

市场需求预测就是农电企业在市场调查和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描述和对其数量作出估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农电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经受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市场正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农电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市场变化趋势,根据市场需求作出自己的生产经营决策,才能赢得市场,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企业。

2.把负荷预测改为电力市场预测,实现预测指导思想的转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电力行业也进行负荷预测,并且负荷预测作为电力规划工作的一部分。常用的典型预测方法就是弹性系数法。这种方法,完全是一种生产型预测,是一种生产能力的预测。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电力工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要,形成了令人头痛的电力“瓶颈”。鉴于电力工业的基础地位提出电力应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弹性系数大于1。“三五”期间电力弹性系数为1.37,“四五”、“五五”期间上升为2.01和1.75,但缺电局面并未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八五”以前,弹性系数基本上还能说明一些问题,可是“八五”以后,弹性系数逐年下降,1995~1997年下降到0.5左右,而供电形势却越来越缓和,不少机组处于闲置状态,电力供应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全国形成了买方市场。这一段历史事实说明弹性系数预测已经难以满足预测的需要,多年来已经成为定论的弹性系数法开始被重新认识。其实没有必要仅就弹性系数法谈论其优劣问题,而是应更深入一步,去探讨以此法为代表的以往只做负荷预测的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原有的指导思想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反映的是“短缺”经济的格局:生产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决定着消费,无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能被消费掉。但是,这种格局已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中,“买方市场”基本形成,需求成为决定市场发展方向的关键性因素,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选票”决定着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产品。因此沿用在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的预测方法来预测市场需求问题,碰壁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改变以生产为主导的计划经济预测模式为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市场经济预测,实现由过去的负荷预测到市场需求预测的转变。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由于农电市场包容了整个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地域,涉及国民经济各类产业、社会和文化诸多领域,因此,影响农电需求的因素也异常纷繁复杂,既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政治、社会和文化,甚至自然环境的因素。从我国现阶段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农电商品价格

商品价格代表着消费电力的经济代价,在市场经济中,它是把稀缺的资源分配到不同消费者手中的“分配器”,对需求具有重大影响。

我国现行的农电价格机制,发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又融合了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些新因素,造成电价情况特别复杂。具体表现在:农村地区电价高,城市电价低;农村生活用电高,排灌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低;在两部制电价中,电度电价高,基本电价低;在峰谷分时电价中,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的差距没有拉开。此外,还有新增和扩容用户额外交费项目太多,如供电贴费、电费保证金、电表保证金、电源建设集资费等。以上这些项目都是国家明定的电价、电费项目。除这些之外,在许多地区由于乡电管站和农村电工游离于供电企业的控制之外,造成“三电”、“三费”在农村尤为严重,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最终的电价负担。

农电价格中出现的问题对其他方面的负作用不谈,只就其对农电需求来讲,由于农电价格偏高,必然会减少农民需求,同时,也为天然气、石油煤炭等电力的竞争商品进入农电市场的领域大开方便之门。

2.相关商品价格

相关商品是指那些因供求波动,引起其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会对农电需求产生交叉影响的商品,这里大体有两种情况:

如果相关商品是农电的替代品,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那么当这些替代品价格提高时,其需求量减少,引起对农电需求的增加;反之,替代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上升,引起农电需求量的减少。

如果相关商品是农电的互补商品,如家用电器、电动设备等,那么这些互补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上升,进而引起对电力需求的增加;反之,互补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下降,引起对电力需求的下降。

可见,在市场体系中,任何一种商品都与其他商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系的一系列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我们研究农电需求问题也必须与其他商品联系起来分析和研究。

3.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不是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形式,而是一种呈现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形式,具有明显的经济周期。每一个周期,持续时间可能不同,但一般都表现为四个阶段:高涨、衰退、萧条和复苏。国民经济运行水平也相应表现为调整发展、减速、停滞或负增长和增长加速四种状况。因此,随着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整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电需求也必然受到国民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电力需求疲软现象是与我国现实宏观经济运行处于调整时期分不开的。(www.daowen.com)

4.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经济由于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经济结构正在经受一系列的调整过程。各大产业对GDP所贡献的比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耗电产业实现的GDP比重正在缩小,低耗电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的GDP比重正在逐步扩大。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的调整,全社会的用电结构,用电数量必然发生相应变化。

5.国家政策和法律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手段,由过去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向以经济手段为主,并辅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国家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更会影响到企业外部的环境;不仅会影响到现实的农电供求状况,更会影响到长远的电力供求状况。涉及电力、乡镇企业、农业,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电价等的政策和法律,都将对电力需求产生直接或间接、当前或长远的影响。

6.电网结构的管理水平

农村电网是农电传输的物质基础,由于电力的发、输、配、用的同时性,决定了电网结构以及电网管理水平对实现农电顺利供应和销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农网普遍存在着电网结构不合理,供电设备设施陈旧,供电能力不足,综合线损率高以及电网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造成农网“卡口”因素的存在,严重阻塞了电力销售渠道,影响需求的实现。

据湖北省有关部门测算,因设备、线路卡口,湖北大电网直供直管县(市)每年减少供电量近15亿kW·h,如果包括因供电卡口问题而不能新增报装用户,则一年会减少供电量约25亿kW·h,相当于一个地区的年用电量。

7.农电用户的收入状况,人口和家庭规模以及天气等自然因素

这些因素也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极其重要因素。

(三)需求预测指标的选择

1.选择预测指标的含义

就是根据选定的预测对象,按一定的原则或标准确定应把那些影响需求的因素作为进行预测时要考虑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在具体作预测时,应选用哪几个具体的影响因素。

农电市场需求是由需求背后的影响因素所决定的,当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市场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可以把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称为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Q=f(x1,x2…,xn)。其中,Q为需求量,是函数关系的应变量;f为函数关系的对应准则;x1,x2…,xn自变量,代表着影响需求量的因素,比如,上文中的价格、收入水平等因素。每当自变量发生变化时,应变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2.预测指标选择的原则

预测对象和目标特性原则。预测都是对每一个具体对象和目标的预测,预测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预测指标选择的不同,甚至还决定了预测方法的不同。比如,如果一个预测是对农村居民未来5年用电状况的预测,那么,居民生活用电和乡镇企业用电是由不同的因素影响的,具有不同的用电结构和用电特性,所以就必须具体分析和选择各自的指标。考虑预测对象的特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空间地域特性原则。不同的空间地域特征,决定各地需求特性不同,预测指标选择也不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具有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风俗习惯及自然条件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很大。南方一个经济发达的县与内地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县比较,就具有鲜明的地理差异性,彼此用电特性有显著区别。因此,在确立预测指标时,各地地域的特性也是应该认真考虑的,做到“因地制宜”。

时间特性原则。按预测时期的长短不同,可以把预测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人们常说,时间能够改变一切。随着时间的延伸,现有的影响用电的因素本身和它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在短期预测中,农电价格、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可以认为是一个特定不变的量,在预测中可以不被选为预测指标。但是,在长期预测中,农电价格、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可能是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因此,应把预测的时间特性原则贯彻好,做到“因时制宜”。

相关特性原则。一般来说,任何需求都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但是,不同的因素对需求的影响不同,有的因素影响小,有的因素影响大;有的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变化不显著,而有的变化明显。但是,在具体预测中,为了工作的简便易行,科学合理,必须对影响因素有所取舍,抓住影响需求因素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选择预测指标时,就要分别分析各个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预测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