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的内容应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四部分。工资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复杂且难以控制,一般来说,应归属于人事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所以,找出差异的同时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分清不同的责任部门,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

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的内容应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四部分。每一部分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具体差异,以便于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缩小差异的措施。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1.差异的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实际用量=直接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实际产量

标准用量=直接材料单位标准耗用量×实际产量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包含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两部分。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是由于直接材料的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而引起的材料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一(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的用量差异是由于直接材料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用量而导致的材料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2.分析与控制

成本差异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差额称为顺差,即有利差异(F)。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额为逆差,即不利差异(U)。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本身不能作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的最终依据,必须结合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和其他信息来源对成本偏差进行深入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查明成本差异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确定成本差异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和消除偏差的措施来加强成本管理并降低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包括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数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不应由耗用材料的生产部门负责,而应由采购部门对其作出说明。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有许多,如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订货造成额外采购等等,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查,才能明确最终原因和责任归属。

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有许多,如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新工人上岗造成多用料、机器或工具不适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有时多用料并非生产部门的责任,如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也会使用料超过标准;又如工艺变更、检验过严也会使数量差异加大。因此,要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才能明确责任归属。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1.差异的计算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其中: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又分为工资率差异和人工效率差异两部分。工资率差异就是直接人工的价格差异,是因为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产生的人工成本差额。人工效率差异是直接人工成本的用量差异或工时差异,它是指生产中耗用的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之间出现差额而引起的人工成本差异。其公式为: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2.分析与控制

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包括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对于工资率差异,由于工资大多情况下是根据雇佣合同规定的工资率支付,一般不会出现成本差异,但在实际工作中,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都会影响工资率。工资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复杂且难以控制,一般来说,应归属于人事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

对于人工效率差异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包括生产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生产工艺过程的变化、原材料的规格和质量等,属于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低造成的人工效率差异,是生产部门安排不当,应由生产部门负责;属于采购的材料不合格,或机器维修、工艺调整和停水停电等原因,应由各经营单位负责。

所以,找出差异的同时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分清不同的责任部门,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www.daowen.com)

1.差异的计算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其中: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在实际工时基础上按实际费用分配率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用数额与按标准费用分配率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用数额之间的差额。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是指在标准费用分配率的基础上,按实际工时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用与按标准工时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2.分析与控制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差异、效率差异。

对于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差异,不仅有费用支付价格方面的差异,也有费用项目在用量上的差异,而一般价格因素的影响不会太大,因此在这方面应注意对费用明细项目的用量做必要的控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的实质是工时的利用效率差异,因此该项差异应由安排工时的管理人员负责。

(四)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1.差异计算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有“两因素法”和“三因素法”两种分析方法。

(1)两因素法。

在两因素法下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分为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产量差异。耗费差异是指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实际耗费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额。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不因业务量而变动,故差异分析有别于变动费用。在考核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以原来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产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与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来计算的金额,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力而造成的损失。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三因素法。

在三因素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为开支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①开支差异,即预算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总额-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②生产能力差异。是指因生产能力的实际利用程度偏离预定的标准生产能力所形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生产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

③效率差异。是指因生产单位产品实际耗用工时偏离其标准工时所形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2.分析与控制

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固定制造费用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析和控制通常是通过编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实际发生数对比来进行的。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是由各个部门的许多明细项目构成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应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编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进行分别记录,因此,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就预算差异来说,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资源价格的变动(如材料价格的增减、工资率的增减等);某些固定成本(如职工培训费、折旧费、办公费等)因管理上的新决定而有所增减;资源的数量比预算有所增减(如职工人数的增减),为了完成预算而推迟某些固定成本的开支等等。就能力差异来说,它只反映计划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可能是由于产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造成的,一般不能说明固定制造费用的超支或节约。所有这些,都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