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均衡条件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均衡可以分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但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收益曲线是一条不随产量变动、始终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图5-3短期内厂商亏损最小的均衡图5-4短期内厂商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条件下商的长期均衡可用图5-5来说明。这样,整个行业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均衡条件

(一)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均衡可以分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厂商的短期均衡是指在短期内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而确定的产量。在短期内,由于时间过短,单个厂商无法变动其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调整生产规模,或退出该行业,而只能通过变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来调整产量,以获取最大利润或把亏损降到最小限度。

然而在调整产量的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变动是非线性的。在短期内,由于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边际成本在达到一个极小值后,会呈现递增的趋势,从而使平均成本也呈先递减,到最低点后递增的变化。但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收益曲线是一条不随产量变动、始终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曲线往往会与边际收益曲线相交。而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相交时所确定的产量,通常就是厂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时的产量。下面分别就三种情况对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1.获得超额利润的厂商均衡

短期内厂商获得超额利润的均衡如图5-2所示,假设某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在点E1与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且这时的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成本AC,为实现利润最大,厂商就会将产量确定在由点E1所决定的产量Q1上。因为只有当产量为Q1时,才符合MR=MC的条件。

从图5-2中可以看到,在产量为Q1时,平均成本为C1,总成本为C1·Q1;平均收益为P1,总收益为P1·Q1,厂商的超额利润为:

π=P1·Ql-Cl·Q1=Q1(P1-C1)

相当于矩形P1E1GC1的面积。产量如大于或小于Q1,则不能满足MR=MC这个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在产量小于Q1时,图5-2中显示厂商的边际收益MR大于边际成本MC,这表明产量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仍超过总成本的增加,总利润仍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产量大于Q1时,图5-2中显示厂商的边际收益MR小于边际成本MC,这表明产量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小于总成本的增加,总利润呈减少的趋势。只有当产量达到Q1时,总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因此,实现超额利润时,厂商均衡的必要条件是MR=MC,充分条件则是AR>AC。

2.亏损最小时的厂商均衡

短期内厂商亏损最小的均衡如图5-3所示,假设某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虽然在点E相交,但是,无论厂商怎样调整产量,其平均成本始终都高于市场价格,即高于厂商的平均收益,显然,这时厂商会出现亏损。那么厂商是否就会停止生产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厂商是否停止生产的关键在于其平均收益是否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如果厂商的平均收益AR虽小于平均成本AC,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那么厂商仍将继续生产,并将产量调整到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MC的交点,这时产量为Q1,厂商亏损达到最小。

图5-2 短期内厂商获得超额利润的均衡

这是因为在短期内,厂商无法轻易地退出该行业,如果厂商停止生产,固定成本仍需继续支出,厂商的亏损相当于矩形CHGP1的面积。如果厂商将产量调整到Ql,由于这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继续生产得到的总收益高于可变要素投入的总成本,这样就能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的支出,使亏损达到最小。从图5-3中可以看到,厂商停止生产的亏损为矩形CHGP1,将产量调整到Q1时的亏损为矩形P1GEP0,可以减少的亏损为矩形P0EHC。由于在点Q1上,MR=MC,所以总收益减去可变成本的数值达到最大,亏损也就达到最小。由此可见,亏损达到最小时,厂商均衡的必要条件仍为MR=MC,充分条件为AVC<AR<AC。

3.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

如果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正好与它的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那么厂商就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图5-4所示。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C,边际成本曲线为MC,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A相切,由于边际成本曲线必然穿过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以该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R也就必然和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点A,点A决定的产量Q便是厂商的最佳产量。这时厂商所获得的总收益为矩形OPAQ的面积,总成本也为矩形OPAQ的面积,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可见,只要市场价格即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厂商就能获得正常利润。

图5-3 短期内厂商亏损最小的均衡(www.daowen.com)

图5-4 短期内厂商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条件下商的长期均衡可用图5-5来说明。在长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这样,整个行业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厂商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使整个行业的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厂商会减少生产,有些厂商甚至会退出该行业,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实现了长期均衡。

图5-5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从图5-5中看出,当实现长期均衡时,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相交于点A,这就说明,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AR=MC=AC

相关链接

大型养鸡场为何竞争不过养鸡专业户?

为了实现“市长保证菜篮子”的诺言,许多大城市由政府投资修建了大型养鸡场,结果这些大型养鸡场反而竞争不过养鸡专业户或老太太,往往赔钱者多。为什么大反而不如小呢?

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首先在于鸡蛋市场的市场结构。鸡蛋市场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很多,没有一个买者和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即使是一个大型养鸡场,在市场上占的份额也微不足道,难以通过产量来控制市场价格。用经济学术语说,每家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只能接受整个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第二,鸡蛋是无差别产品,企业不能以产品差别形成垄断力量。大型养鸡场的鸡蛋与老太太的鸡蛋没有什么不同,消费者也不会为大型养鸡场的鸡蛋多付钱。第三,自由进入与退出,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自由决定养鸡或不养鸡。第四,买者与卖者都了解相关信息。这些特点决定了鸡蛋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在鸡蛋这样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中如果供大于求,整个市场价格低,养鸡可能亏本;如果供小于求,整个市场价格高,养鸡可以赚钱。

但在长期,养鸡企业(包括农民和大型养鸡场)则要对供求做出反应,决定产量多少和进入还是退出。假设由于人们受胆固醇不利于健康这种宣传的影响而减少鸡蛋的消费,导致鸡蛋价格下降,这时养鸡企业就要做出减少产量或退出养鸡业的决策。假设由于发生鸡瘟,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原有养鸡企业就会扩大规模,其他人也会进入该行业。在长期中,通过供求的这种调节,鸡蛋市场实现了均衡,市场需求得到满足,生产者也感到满意。这时,各养鸡企业实现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成本)与收益相等,没有经济利润。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完全受市场支配。由于竞争激烈,成本被压得相当低。生产者要对市场供求变动及时做出反应。换言之,在企业一点也无法控制的市场上,成本压不下来或调节能力弱的企业,都难以生存下去。大型养鸡场的不利正在于压低成本和适应市场的调节能力远远不如养鸡专业户。在北京鸡蛋市场上,大型养鸡场就斗不过北京郊区和河北的农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