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读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

解读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农村人口为6.0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3.90%[2],这反映出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在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1990年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6.8岁,2000年增加到40岁,2010年则超过45岁,已进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将会日渐加剧。2016年,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已经接近55岁。

解读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农村人口为6.0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3.90%[2],这反映出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近年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趋势明显,农业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

对我国而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并驾齐驱,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由5.0%上升到10.06%,比城镇的老年人口比例高出2.37个百分点。在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1990年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6.8岁,2000年增加到40岁,2010年则超过45岁,已进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将会日渐加剧。2016年,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已经接近55岁。20年后谁来种地、谁来养猪、谁来养鱼等问题突出。(www.daowen.com)

虽然中国农村人口存在着老龄化、妇女化的倾向,且中国农村的有效劳动力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我国农村网民的规模在不断地增长,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年增长率为1%[3],而且农村网民呈年轻化趋势,20~29岁的农村网民占比最高。所以,农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的技术含量,增加农村年轻劳动力对农业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互联网+”农业的生产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农业的生产规模,实现以更少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