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分级诊疗优化方案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分级诊疗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是信息共同体的基础,而医联体则是推动分级诊疗建设的实体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加快医疗信息化步伐。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分级诊疗优化方案

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指出,“2017年,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在总结深圳罗湖医疗改革经验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提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4个共同体概念,要实现4个共同体目标最重要的是建立信息共同体。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是信息共同体的基础,而医联体则是推动分级诊疗建设的实体机构。

2017年,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到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医联体主要有以下形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医联体的基础上建立分级诊疗平台,在区域范围内利用已有资源实现机构入驻、人才共享等资源管理,利用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等方式实现多种服务应用。利用区域信息平台实现慢病管理,进一步提供药品配送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在线培训、手术示教、远程辅导的形式实现区域内医疗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电子病历库”“电子健康档案库”和“全员人口信息库”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方便区域内的信息共联共通。具体如下。

1.加强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

为了实现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区、医院与家庭之间的服务共享和信息共享,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分级诊疗平台。首先,要整合原有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所有成果,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各级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等业务系统实现数据联合和对接,将已经积累的医疗信息资源整合盘活,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和区域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分级诊疗的落实提供保障。同时,还应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尤其是第三方医学诊断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药店、药品生产企业、体检机构、物联网终端设备/APP等,这些机构和终端更多地掌握着健康数据,如个人体征数据、偏好数据、康复医疗数据等,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诊疗服务和健康需求。

2.建立分级诊疗平台,实现区域协同

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基础上,分级诊疗平台还需要建设智能分诊系统、预约挂号系统、预约诊疗系统、远程门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双向转诊、转检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医患沟通系统和医务人员沟通系统,以提供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从而使百姓在基层能够享受到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提升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3.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提升服务能力(www.daowen.com)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诊断技术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协作联动,可以依托区域内大型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机构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如区域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心电中心等,有利于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资源和资金的效用,让百姓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市区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专家的心电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验以及其他检验诊断及相关指导,减少重复检查和往返大医院次数,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先进的数据传输方式,保证图像的清晰可读,专业人员可以集中读片并诊断,然后再将结果传到各医疗机构。区域内医技中心的成立,可以保证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一致,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有利于下级医院的患者获得与上级医院同样水准的诊断报告,从诊治水平的角度引导患者分级诊疗。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改善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建立物联网采集系统,完善居民健康信息

建立物联网采集系统,在实现与各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的基础上,能够利于居民进行远程健康管理和远程会诊,加强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管理和惠民服务。利用物联网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管理,有助于实现理想的健康医疗模式,即以人为中心、以健康管理为抓手,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实现治未病和分级诊疗,从而使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服务水平。

5.建立标准规范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已有的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包括基础类标准、数据类标准、技术类标准、安全与隐私类标准以及管理类5大类的标准。分级诊疗在遵循这些已有标准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与管理体系,标准的知识系统与服务流程以及统一的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加快医疗信息化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