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持续改善民生,实施更多惠民政策

持续改善民生,实施更多惠民政策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07年起,辽源市已连续12年组织实施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围绕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一大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难事得到了推进落实。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集2020年惠民实事项目的通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许多惠民实事行动计划事项,件件体现民心、普惠民生的“关键小事”,而这一件件“关键小事”的推动落实,体现的则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大事”。

持续改善民生,实施更多惠民政策

辽源市委、市政府深度解析和诠释民生理念,努力为辽源百姓调制上好的“民生配方”,烹出满满的“幸福味道”,全心全意,恪尽职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也是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自2007年起,辽源市已连续12年组织实施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围绕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一大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难事得到了推进落实。每年市政府督查室对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完成情况督查考核。

2011年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惠民实事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程序,本着问需于民、急民所需的原则,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下发《关于公开征集2018年惠民实事项目的通知》到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并通过报纸、电视、市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市民服务热线向社会公示公告,广泛征集惠民实事项目。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群众和广大市民都可结合自身情况提出想法,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征集到的内容进行综合梳理,反复征求各界、各层面代表意见建议后,确定当年惠民实事谋划内容,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市政府围绕办好惠民实事遵循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群众参与,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协调推动力度,不打折扣,强化建设质量,抓好投入使用。处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采取接地气、顺民意的民生举措,达到汇民心聚民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参与者、决策者和监督者,变政府“独角戏”为全域“大合唱”,强化跟踪问效机制,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专项督导、专题督查、现场办公,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这样的惠民实事行动计划才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的创造活力。

落实落细落小,细微处显情怀,小事中暖民心。东吉大路实验中学西侧路段,经过拓宽改造后,边石、甬路、绿化带、隔离栏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街路、院落、田野,秋风中,行人车辆井然有序,穿梭而过,再不似以往的逼仄、局促、凌乱。

就是这不足1公里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倾注了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大量心血,由于工程的实施牵涉教育、市政、规划交通公安等多个单位,围绕工程组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调研,分管负责人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一点点推进,一步步落实,在2017年惠民实事行动计划中,这是令群众竖大拇指的加分项。(www.daowen.com)

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集2020年惠民实事项目的通知》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许多惠民实事行动计划事项,件件体现民心、普惠民生的“关键小事”,而这一件件“关键小事”的推动落实,体现的则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大事”。

为确保实事办好、实事办实,市委、市政府将惠民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年终组织人社、财政、审计、法制、督查等部门,并邀请市人大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人员参加组成考核验收组,对责任单位惠民实事实施完成情况、资金保障、建设质量、实际效果进行考核验收和综合评价,填写民意调查表和考核验收单,对没有完成任务、工作推进不力和不到位的责任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问责。

群众眼中的及时雨,百姓心中的定盘星。2017年9月7日,市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到白泉镇集贤朝鲜族民族村,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工资卡。随着工作人员的唱和,18位贫困户陆续拿到了自己的工资卡。发工资卡了,有“老保儿”了,有“进项”了,要补助、盼救济、等照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村民早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2016年,辽源市以“政府贴息贷款缴费、商业保险联保、整合政策资源、盘活社会资金”为基本模式,创新建立了低保标准提高一点、社保门槛降低一点、金融机构利率下浮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个人自筹一点、低保与社保并行、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同享的“五点双享两救助”扶贫保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的10026名适龄贫困群众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落实银行缴费贷款6.1亿元,已有8708人领取到养老金,实现了迅速永久稳定脱贫。

解民忧、化民怨、助民困,做群众眼中的及时雨,老百姓心中的定盘星。12年来,辽源市围绕就业创业、住房保障、特困群体救助、城乡教育助学、文化信息惠民、养老服务建设、城市交通畅通、环境污染治理、疾病防治、社保扩面提标、公共设施提升等领域持续组织实施惠民实事行动,在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连续多年群众满意率在99%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