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建宜游环境,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创建宜游环境,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得到全面提升,对文化旅游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一是创新文化休闲旅游服务。三是推动形成研学旅游服务。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学习的需求特点,依托平凉市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寻根访祖、民俗探访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旅行基地,方便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创建宜游环境,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1.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文化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实现主要景区公路与火车站、客运站的无缝连接;实施城镇、交通主干线与旅游专业村之间道路的延改项目,保证所有旅游专业村公路全覆盖,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公交线路;根据市上的规划,在崆峒区白庙乡建设平凉支线机场,建设标准为军用二级、民用4C级,为平凉市文化旅游航空网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开通平凉至周边城市机场的旅游大巴专线,允许旅游客运公司开通经营火车站、汽车站和城市人流密集街区通往景区的旅游公交专线,并延长通往景区的公交运营时间,保障夜间旅游的行车便利。二是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大力倡导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行动,在平凉市A级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交通集散点、旅游街区、乡村旅游点等区域,都建成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旅游厕所,从而彻底解决游客如厕难、难如厕的问题,全面优化平凉旅游形象。三是做好其他方面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现代旅游服务中心,在崆峒区建成1个一级客服中心,在泾川县、庄浪县分别建成1个二级游客服务中心,在其他县区各建成1个三级游客服务中心;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发展经济适用的商务酒店和农家乐客房等住宿设施,提高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和住宿水平;推进景区停车场建设工作,市域内每个A级景区确保至少拥有1个能够满足本景区承载量的停车场;根据现在自驾游蓬勃兴起的形势,建设自驾游营地和汽车旅馆,为自驾游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2.创新文化旅游服务业态。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得到全面提升,对文化旅游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文化旅游者不仅仅要观光和体验,而且还要进行休闲、养生、研学等活动。所有这些,都对文化旅游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创新和培育文化旅游服务新业态势在必行。一是创新文化休闲旅游服务。要根据现代人,尤其是80后、90后等年轻一代文化旅游消费主体的需求和口味,大力发展时尚的休闲、度假、探险、科普等文化旅游服务,建设能够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地,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服务的档次。二是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服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而平凉市拥有丰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如传说中向黄帝传授养生之道的广成子就在崆峒山,晋代针灸大师、《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故里就在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要立足这些资源,开发推拿按摩、针刺艾灸、拔罐药浴、药膳美食等文化旅游服务,打造形成独居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同时,针对老年人这个群体开展非盈利养生养老旅游服务,积极打造养生养老度假基地。三是推动形成研学旅游服务。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学习的需求特点,依托平凉市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寻根访祖、民俗探访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旅行基地,方便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同时,要加强文化景区的安全防护施舍建设,为青少年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www.daowen.com)

3.创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主动顺应智慧旅游发展的潮流,充分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多媒体、数字娱乐、电影院线等增值业务,让人们能够及时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移动数字报纸、楼宇电视、车载电视、微影视等新媒体,构建现代文化信息传播体系;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建设集旅游资讯查询、在线电子商务、景区电子导览为一体的平凉市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文化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医疗等资源,为自驾文化游提供智慧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