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据的独特属性及来源与应用

数据的独特属性及来源与应用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当前,数据不断产生、计算、分析和应用,成为网络空间不停流动的血液和知识经济的原材料,数据的大体量、多维度、及时性等特征更加明显,数据蕴含的价值更值得期待,各类企业、部门加快了数据的聚合、处理、分析和应用。以行为数据为例,人的行为具有适应性。行为数据正是无数个体的适应性行为通过系统进行记录、存储在数据库的集合。

数据的独特属性及来源与应用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一种新型生产要素

数据古来有之,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据在不同的阶段数据的社会属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1.驱动现实的重要力量

最初的信息时代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数字化办公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取代了纯手工处理,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网络空间中,主要是一个生产数据、存储数据的过程。数据的主要作用在于准确描述现实,数据是记录自然、生命、人类行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应用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互联网+”成为新范式,互联网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快速融合加速了数据流通与汇聚,数据呈现出海量、多样等一系列特征。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步认识到数据的重要作用,基于数据分析、挖掘而产生的各类应用逐步兴起,网上购物、社交平台、电子地图、智能导航等各类应用平台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数据+”平台不断革新人们的工作、消费、互动、出行、办事等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改变现实的重要力量之一。

当前,数据不断产生、计算、分析和应用,成为网络空间不停流动的血液和知识经济的原材料,数据的大体量、多维度、及时性等特征更加明显,数据蕴含的价值更值得期待,各类企业、部门加快了数据的聚合、处理、分析和应用。数据成为反映现实、优化管理、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也成为驱动现实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讲,从数字时代到网络时代再到智能时代,数据的作用也逐渐从描绘现实向改变现实进而向驱动现实转变,信息技术由最初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演变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2.重要的社会生产要素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在农业时代,土地是关键生产要素;工业时代以劳动、资本、技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则是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进而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随着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成本的大幅下降、计算能力的大大提高,采集、管理、分析和利用好各种海量数据已成为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的核心能力之一,数据流可以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不断汇聚与重组,逐渐改变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重塑战略格局。可以说,数据资源的多寡和利用情况的好坏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数据资源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这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现,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新生产要素的重要变化;体现出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制度的与时俱进;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从投入阶段发展到产出和分配阶段;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数据红利进一步释放的阶段,数据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的投入、管理、产出、分配等各个阶段。

借用吴军博士在《智能时代》里的观点:“如果我们把资本和机械动能作为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近代化的推动力,那么数据将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核心动力。我们应该在这样一个高度上理解大数据,以及由它带来的全球数字化、智能化革命。”[2]

(二)体量巨大、增长迅速(www.daowen.com)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交平台、电商平台、搜索引擎等平台工具的广泛使用,以往所不能获取的文字、方位、沟通、心理等内容都被数据化,并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数据量由以前的GB和TB级别,发展到如今的PB和EB级别。

另外,与传统的数据载体不一样,纸质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有限,而互联网在线使得数据的产生和传播速度变得非常快,每天都会有很大量级的数据被高速地创建、移动、汇集到服务器上,这对数据处理平台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的处理响应时间非常短,一般要在秒级的时间范围内给出结果,时间意味着价值,数据处理速度越快,意味着传播速度越快,就能在越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从而具有先发优势。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量,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和平台来处理这些数据,进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在数据量少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部分样本来预测分析,如今数据量已经达到了很大的量级,人们可以使用全样本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如今,数据量的限制正在消失,通过无限接近“样本=总体”的方式来处理数据,我们会获得很大的好处,能更快速地了解一个事物的大致轮廓和发展脉络,这是大数据带给我们的巨大惊喜。

(三)多维复杂的天然属性

数据是具有多个维度的。以服装为例,它具有材质、大小、价格、生产厂家、适用季节、适用性别、适用年龄等多种属性。再结合网民的访问终端是手机还是电脑、手机或电脑的型号、上网时间、历史访问记录、定位信息等,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推断出特定网民的消费习惯、年龄、学历、生活状态等不同分析结果。数据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属性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可以加速流程再造、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供需信息匹配、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从而放大生产力乘数效应,创造更大的价值。

数据还具有复杂性。以行为数据为例,人的行为具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指人的行为是依据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行为数据正是无数个体的适应性行为通过系统进行记录、存储在数据库的集合。人的认识是不断建构、迭代的,从人类行为轨迹可以看出,数据的产生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当人们接受外部环境的刺激时,做出反应并产生某种行为,通过系统或平台进行记录,继而在某个数据库中留下某个数据,进而刺激其他个体的某些行为并留下相应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学习改变了认知结构,从而产生新的进一步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刺激了更多数据的产生……这个过程将会是无穷无尽的。行为数据具有复杂性的原因在于人们行为之间的适应性相互作用,而这样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多样化的数据记录。再加之,由于人们接受的外部环境刺激不同,因此做出的反应和形成的记录也不同,再加上记录的系统工具不同,进一步应用的场景不同,从而使得数据结构也不尽相同,呈现出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在内容逻辑层面也出现看似杂乱无章的情况。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其实是有章可循的,当我们进行关联性分析比对时,就能发现蛛丝马迹。例如,当将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所使用的手机品牌、移动支付的账号、购物的习惯、笔迹、指纹等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时,就能得出很多清晰的结论。正是这些能基于杂乱数据,为各项工作寻找到最科学答案的智能化算法,成为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技术的攻破重点,也是数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四)依赖平台存在的无形资源

与传统资源不同,数据具有虚拟性、无形性,依靠平台而存在。只有将数据存储在相应介质上并通过设备显示,数据才能以更直观的方式被人们感知、度量、传输、分析和应用,数据质量的好坏、价值的高低才可能被评估。数据的虚拟性、无形性特点决定了数据的管理有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管理模式:

(1)数据管理与数据平台管理不可分割;

(2)数据的价值与平台算力、算法模型密切关联;

(3)数据无法从平台单独剥离,从而倒逼现行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升级完善。

综上所述,伴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万物皆能产生数据,数据间皆能关联,数据正在爆炸性地增长着。我们畅游在数据海洋中,将走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也必将推动传统思维模式、生产方式等产生巨大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