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子商务风云:回顾Webvan的创新故事

电子商务风云:回顾Webvan的创新故事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当泡沫进入高峰期时,美国前100家股票市场上市值最大的公司里面有1/4成立不到20年。《商业周刊》称Webvan为最有创新意义的电子商务公司,并援引前高盛投资银行家郑凯文的话称其为整个食品业第一个后台全面流程再造的经典案例。作为回报,夏新得到125万股Webvan的股票和在未来以8美元每股购买150万股的行使权。作为最后的股市把关机构,美国证监会要求Webvan推迟上市。没想到推迟上市反而给Webvan带来了更好的预期。

电子商务风云:回顾Webvan的创新故事

1999年当泡沫进入高峰期时,美国前100家股票市场上市值最大的公司里面有1/4成立不到20年。当年有544家公司上市,其中一半是风险投资支持。在眼球经济和赢者通吃的理念影响下,怀揣着风险投资公司提供的资本,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不是注重如何赚钱,而是拼命地扩大市场增加用户。2000年美国超级碗比赛的广告赞助中,共有17个互联网公司,每个公司都为只有30秒的广告支付了200万美元。CBS所支持的一个名为iWon.com的公司在4月15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黄金时间里播出的半小时幸运比赛节目中仅为一个获奖选手颁奖就花了一千万美元。

1999年7月,互联网历史上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一次性风投,这就是对网络食品零售公司Webvan的2.75亿美元的投资。而Webvan也因此成为互联网历史上失败成本最高的创业之一。Webvan是连锁书店博德斯的创始人路易斯·博德斯(Louis Borders)的一个创意。1992年,博德斯把自己经营多年的连锁书店卖给了大型超市连锁公司Kmart之后,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决定开一家日常用品网店。1997年,风险投资公司标杆资本(Benchmark Capital)与博德斯见面进行了投资商谈。尽管标杆资本认为这一想法风险重重,但鉴于博德斯的创业经验和业绩,还是决定投资350万美元给他的公司作为种子资金,并且劝他从网上销售副食品开始,随后红杉资本也加入到投资者的行列。

经过一番炒作,1999年初博德斯已经从包括雅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内的投资者中筹集到了1.5亿美元的资本。他在奥克兰建造了一个33万平方英尺的仓储中心作为一个试点,来与当时加州最大的两个副食品连锁店Safeway和Kroger进行竞争。当时业已存在的网上食品店Peapod和Streamline已经发现网上销售食品非常难操作,因为食品的利润本身就薄,再加上这类商品一般体积大、分量重、保鲜期很短,所以存储、订单处理和运输的成本都很高,一旦运营不当就赚不到钱。但博德斯还是决定进军网上销售食品产业,并把解决方案的目标放在了使用高科技上。

博德斯本人有很强的技术背景,他在密执安大学时曾经亲自编写了管理库存的软件。所以根据以前的成功经验,他认为如果要将Webvan做好,突破点在于计算机自动化技术。Webvan网站一共提供了300多种不同的蔬菜、350多种奶酪和700多种葡萄酒。1999年6月建成的奥克兰仓储中心里博德斯使用计算机程控技术来调控传送带。这些传送带将各种各样的食品传送到不同的站台上,仓储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站台上将传送带送过来的食品包装在一起,根据订单的要求打包运输。当顾客所订购的订单上的食品被挑选出来打包后,大卡车将这些打包的食品根据顾客的地址送到北加州湾区的12个配送站之一,从这些配送站出发再用60个小货车以每30分钟一趟的频率将这些食品送到每个顾客家中。

虽然Webvan尝试了这些先进的技术,公司仍然很快陷入了配送技术上的困难。首先仓储中心需要低温保存食品,而传送带在低温环境下运作经常出现故障。其次很多食品的物理指标无法标准化,比如像芹菜之类的蔬菜因为太长而很难装进标准大小的盒子里,软一些的奶酪则经常在运输过程中被压碎。还有就是给顾客运送食品的小货车经常因为旧金山的交通阻塞而不能及时送到。

除了这些技术和操作层面的困难外,最大的问题是博德斯发现绝大多数人仍然希望开车到附近的食品店里来挑选和购买食品而不是从网上。在这之前的副食品网站Peapod花了10年时间才有了10万名回头客,以同样的模式根据Webvan的投资和运作规模估算的话,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顾客才能达到盈利的目标。但是现实是奥克兰的仓储中心虽然每天能够处理8000份订单,实际收到的订单却只有300~400份,而且超过一半的顾客没有再回来,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这一模式的不成熟。

虽然Webvan的运作模式并不完善,后台测试也不成功,但在华尔街的运作下绝大多数媒体却仍然将Webvan大肆渲染成一个成功模式。《商业周刊》称Webvan为最有创新意义的电子商务公司,并援引前高盛投资银行家郑凯文(Kevin Czinger)的话称其为整个食品业第一个后台全面流程再造的经典案例。博德斯充分利用媒体的正面反应在1999年7月再次融资10亿美元用来从亚特兰大开始在全美建设26个像奥克兰这样的仓储中心。在这轮融资里包括红杉资本、软银以及高盛在内的风投公司和投资银行纷纷慷慨解囊,以共计2.75亿美元的投资换取了Webvan 6.5%的股份,促成了互联网当时最大的一笔一次性风险投资。

在公司仅仅运作了两个月之后的8月,博德斯开始准备将Webvan上市。根据公司的上市报表,在1999年年底前6个月时间里Webvan共亏损了3500万美元,销售额仅为39.5万美元。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他们聘请了当时著名的五大咨询公司之一安德森咨询公司的总裁乔治·夏新(George Shaheen)来担任Webvan总裁。夏新的加盟成为对Webvan最好的背书。作为回报,夏新得到125万股Webvan的股票和在未来以8美元每股购买150万股的行使权。假如上市顺利的话,夏新的回报接近一亿美元。为了包装Webvan,夏新告诉《福布斯》杂志,Webvan将为美国的消费经济重新书写竞争规则。网络媒体跟着造势,声称该公司的高层透露内部消息,目前的利润率为12%,远远高于传统超级市场的4%,而且Webvan的每一个配送中心每年的营业额预计为3亿美元,实际上这一切都只是一厢情愿的假设。

作为最后的股市把关机构,美国证监会要求Webvan推迟上市。Webvan随即补交了一份新的上市计划,在这份计划书里Webvan预计1999年将亏损7830万美元,2000年提高到1.543亿美元,2001年的亏损则将预计达到3.02亿美元。没想到推迟上市反而给Webvan带来了更好的预期。1999年11月2日当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首次超过3000点时,高盛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在三天后Webvan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发行了2500万股。上市第一天股价就一度上涨到每股26美元,收盘时接近每股25美元,上涨了66%。包括高盛在内的投资者在7月投入的2.75亿美元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就翻了一番。夏新的上任红包的价值也接近3亿美元,博德斯本人的股份则价值20亿美元。但是随着网路泡沫的破裂和风险资金的枯竭,在上市不到两年时间的2001年7月Webvan宣布破产。

除了商业模式本身不够成熟外,Webvan失败的原因还包括对配送中心的过度投资。另一个互联网泡沫的经典案例是因为赔本争取用户和广告上的过度烧钱而破产的Pet.com。(www.daowen.com)

Pet.com缘起于加州帕萨迪纳的一个以域名炒作为业的商人格雷格·麦克利莫(Greg McLemore)。他在1998年注册了Pets.com和Toys.com这些域名,并在1999年年初获得了哈默温巴德创业投资公司(Hummer Winbald Venture Partners)的投资,将Pets.com变成一个销售宠物商品的网站。哈默温巴德的朱莉娅·温赖特(Julie Wainwright)被邀请成为新公司的总裁。凭着跟亚马逊的贝佐斯的旧交,温赖特说服了贝佐斯通过亚马逊投资Pet.com并获得了Pets.com 50%的股份。有了亚马逊的支持,Pets.com声名鹊起。但不久就因为市场上出现了三家类似的宠物商品网站而陷入激烈的竞争中。这三家中除了Petopia.com是5月份硅谷的创投公司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投资900万美元新成立的纯网络商店外,另外两家都是各自拥有几百家连锁店的宠物集团公司PetsMart和Petco自己建立的网站。Petco后来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建议直接投资了Petopia.com。后来获得一亿美元风险投资的Petstore.com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

Pets.com是这些网站中第一个建立起来的,所以温赖特想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取最大市场份额,尽早击垮对手。1999年夏天Pets.com从哈默温巴德、亚马逊以及箭手资本(Bowman Capital)获得了第二笔5000万美元的注资后开始了低价竞争和铺天盖地的广告战。在价格竞争方面,Pets.com将各种宠物食品以不到购入成本一半的价格在网站上销售,并提供免费运输。除了网络广告外,Pets.com还在报纸、杂志、电视、电台以及其他传统媒体上做了大量的广告,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杂志。为了1999年的圣诞节促销,Pets.com展开了最初5个城市,后来扩展到10个城市的地毯式区域营销。所有这些花费巨大,造成了公司沉重的成本负担。截至1999年年底,Pets.com已经花掉了6180万美元,但仅获得580美元的营业额。2000年1月,Pets.com在美国每年一度的美式足球超级碗比赛上花了120万美元做了一个广告词为“因为宠物不会开车!”的全国性的广告(见图7-2)。这一广告给绝大多数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名列《今日美国》报纸的广告热度中的第一名。但所有这些营销的努力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多少实际销售。

978-7-111-50777-2-Chapter07-2.jpg

图7-2 Pets.com的30秒钟超级碗广告截面

2000年秋天,随着资本市场的萎缩和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公司的管理层发现他们已经筹集不到更多的资本。为了能把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出售,他们开始四处打听买主。Petsmart.com提出以少于公司现金价值的条件来收购被拒绝。2000年11月6日,公司宣布破产。公司的股票从2000年2月的11美元每股跌到了当天的0.19美元每股。

随着像Webvan和Pets.com这类创业公司的经营危机的不断出现,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上升到5132.52点,相比去年同一时间翻了一番。3月20号当指数从峰值跌落10%时,金融杂志Barron刊登的封面文章预测,在未来的12个月里,将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用尽它们所有的现金。如果它们还不在乎的话,那么等待它们的将是一番野蛮的清盘。根据这篇文章的数据,当时美国371家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是13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整个股票市场的8%。

4月3日,美国司法部判决微软公司垄断成立,结果引发了第二天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从4283点跌到3649点,随后反弹回4223点。在接下来的8个月内,指数一路下降,虽然中间经历了几次反弹,但回升势头越来越弱,最终在2000年年底跌落到2400点左右。2001年网络泡沫继续收缩。一批批互联网公司在没有风投资金继续支持的情况下纷纷停止经营,其中许多在此之前没有创造过任何净利润。股市的跌落一直持续到2002年10月4日,这一天纳斯达克股票指数跌到了815.40点,回到了1995年的起点。根据后来相关学者的估算,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互联网泡沫破裂所带来的股票市场萎缩共达5万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