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可持续观点是否现代产物?

可持续观点是否现代产物?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点并非当代才有,历史上有很多中外学者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过。因此,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次,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公平性”,这是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可持续观点是否现代产物?

可持续发展观点并非当代才有,历史上有很多中外学者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过。例如:“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论语·述而》);“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文传解》);“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李嘉图Richardo,1017);“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马尔萨斯Malthus,1820)。这些封山育林、休养生息的“永续利用”思想就是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尝了自相残杀的苦难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以煤炭燃料的工厂烟囱到处林立,人们以为这就是美好生活,然而接二连三的世界公害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如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甲基汞中毒)等。这些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公害的关注,一些科学家着手研究污染的治理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森女士出版了一本令世人震惊的科学论著《寂静的春天》,揭示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描述了一个没有任何生命活力的春天的景象,在她的书中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观点。1972年,一批科学家在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限制目前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阐述“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形成了《21世纪议程》等众多公约,第一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真正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到行动中。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点?通常,人们习惯从时间尺度上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的“永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人类希望一代一代生存下去。

系统论观点看,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时间上可持续,满足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需求,也要在空间尺度上满足全球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人类可居住的星球,没有全球当代人的共同发展,就没有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永续发展。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因此,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1.可持续发展观点中首先要谈的是“发展”问题。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类社会进化到现代不可能停下来,还要继续朝前发展。人类使用了煤炭,发明了蒸汽机,同时也破坏了环境,但是人类不可能再回到农耕时代依靠薪柴能源生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将是关系到人类是否能永续生存的关键问题。事实证明依靠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得到的快速发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一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二是使用化石能源后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因此,我们要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2.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协调性”,二是“公平性”。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后,除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外,又多了一个人类社会。首先,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协调性”,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各种社会属性因素和客观自然界属性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用以解决人与环境、资源间出现的问题。其次,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公平性”,这是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在资源分配和福利分享问题上,从时间维度看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代际的公平发展;从空间维度看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代内的公平发展。否则,贫穷、掠夺、战争等人类社会问题会加剧能源资源的消耗、生存环境的破坏,最终破灭人类永续生存的美好愿望。

3.为什么要提“可持续发展”?因为现在人类遇到了“不可持续”的问题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靠人类的聪明才智,要靠人类的科技进步来解决问题。针对人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我们要发展清洁煤技术、新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寻找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等,通过不断的科技进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