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市旅客运输管理条例和市场秩序维护工作

宁波市旅客运输管理条例和市场秩序维护工作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年,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宁波汽车东站、北站、西站客运中心对外开放管理工作。在春节后和第三季度两次整顿旅游景点天童寺周边存在的中巴车乱停乱放、争班抢客现象。其间,对重点客运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加强了现场监督,查处一起宁波至松岙客车超线载客到章水的违章行为,维护了客运市场秩序。11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宁波市出租车汽车客运管理条例》。

宁波市旅客运输管理条例和市场秩序维护工作

道路旅客运输管理主要对道路客运运力、运量、流向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制订客运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进行道路客运企业的开业资质审核,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车辆《道路运输证》;审批客运线路、站点,核发经营线路标志牌;负责经营业户经营资质、经营行为的年度审验及安全质量、价格执行、票证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等。

1988年,着重做好客运车辆的定线路、定班次的审核及换证工作。

1989年,个体客运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无证营业、抬高运价、逃漏税规费等违规违法行为有所抬头,为此,着手对客运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对变更性质的车辆限期整改,一时难以办妥手续的,暂按个体承包车处理,并按规定补缴税规费。加强对客车营运的监督管理,喷刷了监督电话,对10座以上的面包车实行挂牌服务监督,对9座以下的面包车安装了计价器。

1990年,全面审核客运车辆,为174辆客车发放正式营运证,并建立台账。个体旅游出租车、大客以及10座以上定线不定班的面包车,换发了线路核准证、车头牌,配合有关部门对大客运价进行了调整。在审批新增客运动力时,合理布局,重点解决山区、支线人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

1991年,按照政策要求,运力的发展向专业运输单位倾斜,为鄞县汽车站增辟跨市客运线路2条,跨县线路2条,有些线路增加了班次。客运市场已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车辆增加的状况,竞争日趋激烈。争班抢客、乱停乱放现象时有发生。是年,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宁波汽车东站、北站、西站客运中心对外开放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镇乡政府和K运公司支持配合下,在横街、古林、莫枝三镇分别成立了客运服务中心,车进站、人归点,客运秩序大有改善。

1992年9月,建立鄞江客运服务中心。

1993年3月,建立章水客运服务中心。

是年4月,县公管所路检队成立,大力整治客运秩序。在春节后和第三季度两次整顿旅游景点天童寺周边存在的中巴车乱停乱放、争班抢客现象。针对横街镇中巴车增多、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先后5次召集车主和驾驶员会议,制订营运细则,落实整治措施,辅以现场督查,使该镇客运秩序有明显好转。

上半年,全县有4条山区客运班线未经允许被擅自取消。通过内查外调,多方协调,妥善处理了这个问题,使之恢复运营;还增开一辆宁波至杖锡的定线中巴车。年底,妥善处理了宁波至梅湖大客停开事件。

1995年4月,宁波市政府颁布《宁波市中巴车营运管理规定》,为中巴车客运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是年,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举办数期大客、中巴及出租车司售人员上岗培训班,培训率达100%。开展了出租车百日竞赛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先后驱车向沿线群众广播宣传8次,在城乡各地张贴标语170张,出黑板报11期,还不定期上路上单位进行动员和监督,全县出租车行业行风有明显转变,违章率下降。县公管所被评为全国出租车“百日竞赛”活动先进组织单位。

1996年,市公交公司的562路和354路公交车分别延伸至高桥镇和下应镇。这一举动,引起原经营该线路的中巴车主的不满,部分车主为此而上访。对此,在兼顾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多次进行协商,按照政策做好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使这一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在春运中,配合物价部门对借机抬高运价的姜山镇个别中巴车的斩客现象进行治理。全年先后处理群众举报案22件,处理违章车辆46辆次,递送物价部门处理15辆次,抑制了违章抬价现象的发生。

是年,开展了“爱我浙江、爱我交通,争创文明出租车”竞赛活动。在此项活动中,县公交公司被评为省级出租车管理先进单位,全县有11辆出租车被评为文明示范车,38辆出租车被评为百日竞赛先进文明车。

该年,与交警联手组织县属各区的驾驶员进行片组活动。学习交流活动使客运驾驶员有了一个自我教育互相促进的平台。

1997年,按照上级部署,开展了客运市场专项整治。局成立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无证营运、乱停乱放、超线经营、抬高运价和拒载现象进行整治。其间,对重点客运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加强了现场监督,查处一起宁波至松岙客车超线载客到章水的违章行为,维护了客运市场秩序。

是年,加强对中巴车的管理已成为工作的重点。钱湖、望春等区站率先引导中巴车车主实行组织化经营,帮助他们制定营运规则和服务准则。根据中巴运力过剩、客源紧缺这一实际情况,联合车队每月轮流报停部分车辆,以降低成本,同时规定了定时发车、循环作业、收入集中、统一分配的经营方针,走中巴车联合经营自我管理的路子。

11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宁波市出租车汽车客运管理条例》。

1998年,根据上级部署,开展全县出租车形象工程活动,动员出租车主文明服务、优质服务,争做文明示范车和青年文明号出租车。在甬城举办的省运会、宁波国际服装节以及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检查、优秀旅游城市检查中,表现良好,为城市文明建设增辉添彩。全年出租车驾驶员配合运管人员帮助乘客查到手机68只,其他失物73件,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

下半年,成立了宁波市出租车协会鄞县分会,为出租车经营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

为解决群众乘车难的问题,新辟鄞江至梁祝文化公园、望春夏庄至宁波轻纺城、鄞江悬慈至钟公庙菜场三条中巴线路。

1999年,调整客运结构,提高车辆科技含量,下半年更新报废800余辆夏利车,由性能较好的桑塔纳代替。另更新中巴车30辆,由普通型变为豪华型。

继续整顿客运市场,组织大规模“打黑"行动3.次,查扣“黑车”13辆,罚款3.5万元。加强对出租车管理,在宁波市和鄞县国庆五十周年以及迎澳门回归等大型活动中,出租车驾驶员表现良好。邱隘区交管站出租车协会片组组织了“志愿者服务车队”,开展了一次“迎国庆、献爱心,免费送敬老院老人逛甬城”活动,获得社会赞誉。

该年,举办两期中巴车从业人员培训班,做好出租车和中巴车的技术等级评定和季度测试工作。(www.daowen.com)

2000年,时有出租车957辆,其中个体出租车750辆。下半年,加强对出租车的管理,设置了市出租车协会鄞县分会常设机构——秘书处,下设6个工作站,并按30-50辆出租车为一组,设立28个活动片组,聘请有关乡镇政法干部出任工作站名誉站长,协助管理片组活动,形成了一个管理网络。这一管理形式,得到市交委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继续从严查处无证营运车,查处方法为明查与暗查相结合,定点查和流动查相结合,自身管辖区域查和相邻区域互查相结合,加大处罚力度,做到集体讨论,处理从严,处罚标准公开,收到较好的效果。

该年,根据群众要求和现有运力实际,延伸了莫枝至陶公山、朝阳至方桥、梁祝公园至薛家车站等中巴线路,解决这些线路沿线群众和塘溪镇观山、下塘两村群众乘车不便的问题。

2001年,加大打击黑车力度,乡镇政府牵头成立了打击黑车办公室。实行举报制度,对举报并协助查实者,除为举报人保密外,给予每辆300-500元的奖励。全年专门组织26次较大规模查黑打黑活动,以交通部门为主,工商公安予以配合,“联手打击、联合执法、综合治理”,收到较好效果。

当年,发现外地长途客车违规载客现象及时进行处理。有3辆湖南籍大客在宋诏桥客运站外组客,有6辆广东籍和山东籍大客在宁波轻纺城广场组客,都进行了教育和按章处理,净化了运输市场环境。

2002年,出租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9月,邱隘交管站以三级网络形式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其经验在全市同行中进行交流,受到广泛好评。是年,新辟103路石碶上王至城区、101路陈婆渡至城区的公交车,全区已开通城乡班线25条,农村区间短途班线3条.城乡公交班线16条,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了96%。客车结构进一步更新,用豪华型客车取代原报废更新车辆。

该年,在原路检队的基础上,组建鄞州运政稽征稽查大队,增加稽查人员,增配工作车辆,时设两个中队和一个违章处理室。

2003年,非典突然袭来,抗击非典成为头等大事。一是对客运经营户加强教育,传授非典预防知识,督促经营者对车站和车辆进行消毒,及时填写健康联系表。二是抽调一线人员在宁波东大门进出口的大朱家、姜山两个高速公路出口处分兵把守,每天24小时对来甬车辆作疫情检查,对粤、京、晋、蒙、津、冀六省市来车实行重点监控。如遇发热病人,则迅速带到留验室加以观察。三是加大打击黑车和场外组客违规现象的力度。非典期间,共查处黑车178辆,清除场外组客窝点6处。

客运道路运输证年审工作的重点为审验出租车牌照、顶灯和车容车貌,共审验客车1481辆,更换出租车牌照314副,顶灯200余盏,车容车貌有了大的改观。

2004年5月,对全区中巴车及客运场站进行安全检查。6月,对所有中巴车提供免费检测。在全区中巴车公交化改造中,做好调研,制定改造方案,当好区政府参谋。当年完成咸祥(瞻岐)线的中巴公交化改造工作。

2005年3-4月,开展全区客运出租汽车行业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工作的内容为清理收费项目,打击非法经营,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6月-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代号为“天网一号”的打击无证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全区排查无证营运嫌疑车543辆,实行24小时值班,畅通96520热线电话,共查处黑车327辆,罚款134万元。县公管所被省运管部门评为“十佳”打黑先进单位。

是年,全面完成中巴公交化改造,共投入资金1.5亿元,改造中巴线路12条,收购车辆381辆,开通公交线路37条,投放新型公交车304辆,行政村班线客车通达率从原来的97%提高到100%。中巴车退出运输市场后,客运秩序有了极大的改善。

2006年1月,鄞州汽车客运总站正式启用。第一季度,开展“天网二号”行动,重点对营运客车超速、超员、超范围经营、站外组客和车辆无证无照运输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规范。仅春运期间,转驳大客车31辆次,驳客1210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027人次,查处黑车192辆,查处站外组客等违规车辆5509辆,罚款299万元。

在全区出租汽车驾驶员中开展星级驾驶员评比活动,有100人分别被评为一、二、三星级驾驶员。通过活动,出租车行业组织公益活动23次,投入活动经费及捐款4.5万元,72位司机拾金不昧.8位司机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社会满意度增加。

2007年,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中,着重对中心城区内的客运站周边、城乡接合部、贸易市场周边的“黑车”、“摩的”进行治理,对过往出租车的硬件设施、经营资格和经营行为进行督查,发放出租车文明经营倡议书2500份,花费一个月时间对每辆出租车车容车貌进行检查,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黑车”,即未经许可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车辆。这些车辆车容车貌不整,乱停乱放,影响了城市形象,危及交通安全;又由于其不缴纳任何税费,且无任何线路、班次等条件的限制,故可用较低的运价招揽旅客。因此,对合法运输车辆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由于“黑车”自身的车辆状况及安全设施比较差,加上还要时刻提防运政执法人员的检查,如遇运政检查常常不顾后果地强行闯岗,这就隐藏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经营“黑车”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也很容易向涉黑涉恶的违法犯罪行为演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治安甚至刑事案件也屡见不鲜。

一、汽车尤其是二手车的交易越来越方便,车价大幅度下降。当前,个人购买汽车已经不再困难,花三四万元就可以买一辆全新的小型面包车。如果是二手车,价格就更便宜。买卖手续也非常随意灵活,一手交钱,一手拿车。有的二手车交易连签订合同、办过户手续等程序都“省”了。二、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城市下岗或无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这些人员都在努力寻求新的生计,少数人便无视法律,铤而走险地经营起了“黑车"。三、“黑车”的性质决定了其以较低的投入获取较高的利润。如果被执法人员查获,被罚款之后,只要继续经营“黑车”,往往用不了一年的时间,罚款的“损失”就能补回来。四、相当一部分群众法制观念、维权意识较淡薄,往往因贪图便利而选择乘坐“黑车”,给“黑车”能够生存提供了重要土壤。五、从宏观上看,整个交通综合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还不可能做到有效覆盖每一个角落,有的地方交通的确不便。而合法的运输车辆无法顾及的地方,就为“黑车”的经营提供了生存空间。加上许多合法的运输经营者在服务质量上也有所欠缺,本不应该发生的随意停靠、宰客、甩客、卖客的现象时有发现,“黑车”也就乘机钻了空子。

“黑车”经营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分布面广。各镇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数辆,有的数十辆。车型有桑塔纳,也有皮卡和面包车。大都以散客为主。二、团伙化趋向。“黑车”逐渐改变了以往相对分散、各自经营的特点,出现抱团结伙的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是轻纺城的“黑车”,有明确分工,有人负责开车,有人负责拉客,有人负责望风。一旦有“黑车”被查获,这些结伙的非法经营者会一哄而上,百般刁难,有的还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妄图阻挠执法人员正常执法。三、更加隐蔽化。随着运管部门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黑车”的经营方式变得更加隐蔽,部分“黑车”已经不再运输零散的旅客,变成专门为个人或单位提供运输服务,定期从雇主那里领取运费,采取“化零为整”的方式经营。

2002年,根据市交通局甬交政〔2002〕102号文件精神,成立了鄞州区道路运政稽征稽查大队。2003年,五个基层运管站相继成立了道路运政稽征稽查中队,向社会公布了96520举报电话,进一步加强了稽查力量,增加了高科技的稽查设备,为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4年、2005年连续2年开展了代号为“天网一号”、“天网二号”的打击非法营运联合整治行动,共查处黑车320余辆,有力地震慑了非法营运经营者,维护了道路客运市场的正常秩序。在两次“天网”行动中,稽查大队连续两年被省运管局评为全省打黑先进集体。

针对“黑车”的特点,鄞州区采取了全面的整治措施。一、合理分工。执法人员在查处“黑车”中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搜集证据,有的负责控制住驾驶员,有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做周围群众的工作,使查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二、联合执法。区公安交警和城管部门,随同运政执法人员一起上路检查,对少数现场极度不配合检查、严重妨碍公务甚至暴力抗法的非法经营者立即采取措施。三、灵活多变。执法人员打破以往的检查规律,常常在非法经营者意想不到的时间内进行突击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市、区联动。市、区两级运管部门展开联动,全市运管系统联网查处“黑车”,并且在查处“黑车”的取证方面进行有效合作,相互提供证据,使被查获的违法经营业户难以逃脱法律的严惩。五、注重节日检查。节假日期间是旅客出行的高峰期,不少“黑车”业主趁机违法经营。查处工作也在此时展开。最近几年,在春节等节假日,运管所组织了几次较大规模的“黑车”专项整治行动,都取得较好的成果。如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到半天时间就查获“黑车”5辆,对心存侥幸的非法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予以沉重打击。

对“黑车”的严打重处,已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2003年至2007年5年来,区运管部门共查获“黑车”1006辆次,其中2007年就查处黑车340辆次。区内的道路运输非法经营活动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个别非法经营窝点被摧毁,明目张胆随意停靠招揽旅客的现象大为减少。

表3-192003 -2007年查处黑车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