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在困境中开启国企改革的新局面

在困境中开启国企改革的新局面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冶集团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并在困境之中开始了改革的艰辛探索。可以说,这些措施是符合此后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中冶集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是紧紧呼应的。一条改革红线,纵贯全局。仅仅过去两天,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国文清又提出了十个重大问题,其中明确指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

在困境中开启国企改革的新局面

2012年,面对自身的发展困境,中冶集团认真审视国内冶金行业的发展大势,对中冶集团所面临的发展条件进行了认真分析。国文清在给国务院国资委的报告中指出:“2012年中冶集团面临‘三期叠加’,即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修复期、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期、市场严重萎缩期。”面对困境,面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应当如何去做?中冶集团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并在困境之中开始了改革的艰辛探索。虽然这时中央还并未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但中冶集团为应对“三期叠加”严峻形势,已经在实践上开始了供给侧改革的实践。

2012年“9·5”会议中,中冶集团就围绕“三去一降一补”进行了改革尝试,明确提出要削平企业存在的“三座大山”,采取降本增效综合措施,下决心解决应收账款和存货问题,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可以说,这些措施是符合此后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中冶集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是紧紧呼应的。

“9·5”会议召开三个多月后的2013年1月12日,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13年工作会议上,国文清做了题为《大力提升质量效益 全力推进改革创新 奋力踏上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新征程》的报告,提出要用历史的责任感和现实的紧迫感全力推进改革创新。

从这时开始,国文清的每个重要报告,都以“改革”二字为关键词。一条改革红线,纵贯全局。可以说,改革既是中冶摆脱当时所处严重困境、摆脱高速度束缚、摆脱亏损状态,实现从困境中奋起的唯一选择,又是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国文清清晰地认识到,解决中冶的长远发展和美好前景问题,必由途径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激发活力的过程。

从2013年开始,从综合业绩考核改革、公司专业化组建改革、优势互补整合改革、市场协调制度改革,到新兴市场布局改革、海外工程业务改革、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用工薪酬制度改革与配套制度改革,中冶集团的国企改革全面迅速铺展开来。

毫无疑问,世界上最难的是改革,因为改革意味着放弃陈规、丢掉积习,甚至牺牲自我,因此它考验勇气、磨砺信念,也衡量担当。对于视改革为主题的中冶而言,在慨然行进60多年后,之所以选择用全面深化改革来突破新的历史隘口,正是希望为破浪前行的中冶航船,寻找一片更为开阔的水域,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竞争版图上,构筑一块更为坚实的地基。

2013年8月5日,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国文清以《坚持聚焦主业不动摇 狠抓管理改革不手软 全力推进奋力自救 稳中提质 建设“美好中冶”奋斗进程》为题,重点提出了大力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激发体制和机制活力。国文清指出,集团必须以“放胆争先”的勇气突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彻底解决长时间“摸着石头”就是不“过河”的问题。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住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改革会有不完善、会有不周全,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口味,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但是在改革的原则、态度和决心上,集团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企业、任何个人、任何小团体势力都不得阻挡集团改革大业的进程。要从推进海外业务整合,推进区域资源整合改革,加强企业内部市场协调,继续加强新兴市场布局,强力推进集中采购工作,积极进行管理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

仅仅过去两天,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上,国文清又提出了十个重大问题,其中明确指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他指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一是进一步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坚持专业化、区域化整合的方向不变。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是在集团层面,子企业层面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的力度要随着工作的推进有序进行,不搞盲目冒进。改革不是要把小的子企业并入大企业,而是要通过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支持有竞争力、有前景、有市场的子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坚持全方位的改革。比如要开展领导干部制度改革。据不完全统计,中冶集团当时处级干部达4500多个,比一个省的处级干部还多。对此他指出,领导干部改革要以“一岗多职、一岗多能”为原则逐步推进。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海外业务整合。这项改革秉承的宗旨就是鼓励、支持子企业规范有序地拓展业务,注重充分发挥集团群体“走出去”的协同效应

那一年年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组建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和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精神,为了搭建集团资产集约化管理平台,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冶集团还决定设立中冶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如今,中冶资产已经成为中国五矿重要的非主业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平台。(www.daowen.com)

2014年1月9日,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14年工作会议上,国文清做了《继续聚焦主业 奋力改革创新 众志成城谱写“建设美好中冶”新篇章》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2014年是中冶集团改革创新步入新阶段的关键一年,是继续打基础巩固基础的一年,是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国家与企业责任领跑的一年。中冶集团要抓住国家深化国企改革的有利契机,快速推动改革,深层推动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建设美好中冶”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方面的改革。第一,在有条件的子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第二,在房地产项目、工程大项目等运作上发展混合所有制;第三,推进施工类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二是激发企业活力方面的改革。推进子公司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切忌将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搞成“平均主义”。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改革。第一,积极探索产业链上的纵向整合,增加产业链上的盈利空间,在产业链上打造优势竞争力;第二,稳妥推进子公司的区域化整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同质化竞争;第三,推进子公司内部组织架构从对应冶金市场向对应多元市场变革;第四,以内部相互持股或股权多元化的方式实施中冶置业、中冶钢构、中冶交通等专业化品牌经营;第五,搭建资源集约、资产优化的平台。

2014年2月25日,在中冶集团2014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国文清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要改革财务资金体制;要继续大力开拓市场;要大力提升传统业务核心竞争力;要大力推进海外业务的改革与拓展;要加大应收账款清欠和治理亏损企业的工作力度;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中招标采购;要加快推进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在全力推进集团各项改革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与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腐败的漏洞,切实将上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

2014年7月30日,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14年年中工作会议上,国文清提出要以改革再造企业新优势,开辟企业发展新天地。集团将在国资委有关深化改革方案的整体框架下,大力推进子企业自身的深化改革。一是各子企业在改革上不要“等、靠、要”,要对那些方向对、看得准的改革,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坚持市场化方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解决不适应、不符合市场化要求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子企业,特别是设计类子企业要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三是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四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14年,为了非冶金市场的新天地,国文清提出了“到有鱼的地方撒网,到有草的地方放羊”的决策,鼓励子企业大举坚持市场化方向。就在2013年、2014年前后,中冶集团为贯彻“到有鱼的地方撒网,到有草的地方放羊”这一市场开发原则,陆续设立了福建分公司、陕西分公司、新疆分公司、甘肃分公司、江西分公司、广西分公司、中冶东北建设、中冶国际投资、中冶内蒙古建投、中冶海南投资、中冶华南投资、中冶贵州投资、中冶南亚投资、中冶中原建投、中冶上海投资、珠海中冶投资等十几家区域公司。这十几家区域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市场开发,大力开拓区域内的非冶金市场,做集团市场开发的增量。2015年成立的中冶华南投资就是中冶集团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战略、加速集团转型,在华南区域新设立的控股子公司,肩负着统筹协调参与区域内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使命,是中冶在深圳的重要代表。

2015年,国务委员王勇在中冶集团工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文清同志:2014年,中冶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下大力气推进重组整合、盘活不良资产、缩减债务负担,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升,呈现新的发展局面和势头。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向你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向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和诚挚感谢!新的一年里,希望你们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抓好改革脱困、重组整合和强化管理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5年1月14日,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15年工作会议上,国文清作《打造“四梁八柱”升级版 再造“美好中冶”新优势 争做全球最强最优最大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讲话,提出要改掉障碍,革除弊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他指出,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瞄着问题上。几年来,中冶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发展中的部分问题,但仍有不少问题未能从根本上改掉、革除。如存量资产不能有效盘活和使用;低效无效资产和亏损企业大量存在;管理链条过长、层级过多;资源要素与市场转型、产品转型不匹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是全面清理存续资产,盘活清理不良资产。二是全面梳理各层级各类子企业,基本消灭亏损企业。三是完善综合业绩考核工作。四是深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五是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强化产融结合。

2015年7月29日,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15年中工作会议上,国文清提出要始终坚持向改革要竞争力、发展力。解决中冶的长远发展和美好前景问题,必由途径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中冶人必须以“放胆争先”的勇气突破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解决长期“摸着石头”就是不“过河”的问题,解决“过河”后要站稳、拓宽、发展问题,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建设美好中冶”的源泉充分涌流。

就在2015年,中冶集团还与建信信托合资成立了中冶建信基金公司。几年来,作为集团产融结合资本运作的综合平台,中冶建信基金公司主要围绕PPP业务,认清定位、精准发力,有效支撑了中冶集团主业发展,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