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企业创新改革再腾飞

推动企业创新改革再腾飞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7月25日,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召开2017年半年经验交流会,会上国文清作《突出改革主题 聚焦核心主业 全力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讲话,重点从系统创新力拔尖升级等方面突出了改革的主体。他指出,一是冶金建设国家队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

推动企业创新改革再腾飞

2017年7月25日,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召开2017年半年经验交流会,会上国文清作《突出改革主题 聚焦核心主业 全力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讲话,重点从系统创新力拔尖升级等方面突出了改革的主体。他指出,一是冶金建设国家队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二是基本建设集中发力创特色。核心是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双升级”。三是新兴产业提速领跑扩优势。要不遗余力重点发展可形成持续现金流的“长线业务”,力促康养、管廊、海绵城市、水环境、土壤修复、节能环保等业务全面开花结果,由“匝道”进入“高速”,加大领先优势。四是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助发展。

2018年2月2日,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2018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文清作了题为《关于加速培育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认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认识到深化改革创新是企业承担国家责任与使命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他还指出,企业的发展根本要靠供给侧推动,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结构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面对旧动能严重衰退、新动能严重不足的“结构性陷阱”,中冶从供给侧发力,快速推动企业从相对单一的冶金工程转变为三线发力的新格局,讲述了国企改革史上最生动的故事,证明了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的正确。中冶集团必须有一股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力量,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创造新市场,构建起适应新需求的新型供给体系。

2020年12月9日,国文清赴中钨高新所属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并现场查看微钻产品

2019年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国文清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打造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管理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重塑新优势、再造新动能,实现美好中冶的稳健发展、长富久安。”(www.daowen.com)

2020年工作会议上,国文清作了《聚焦中冶主业不动摇 聚力关键问题求突破 始终不移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的讲话,他指出:“国企改革不是改小了、改弱了、改没了,而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区域资源整合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有关部门和子企业要始终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规范履行相关程序,扎实做好资产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切不可认为评估只是走形式、可有可无、可事后再补,决不允许在与民营企业交易过程中出现应评估未评估、应备案未备案等问题。”

2021年工作会议上,国文清作题为《守正创新 实干担当 奋力开启“美好中冶”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冶集团要始终不移做强冶金主责主业、切实解决“五个问题”、着力打造“五个一批”。第一,做强冶金主责主业。要以“181”攻关计划为抓手,加快冶金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以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为支撑,促进国家队体系建设获得新提升;以首席专家体系建设为引领,推动冶金人才队伍培养取得新成效;以夯实“世界第一”品牌为目标,加速冶金建设国家队再上新高度。第二,切实解决“五个问题”。要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力解决体系化力量不足的问题,着力解决海外发展亟待突破的问题,着力解决内生发展动力活力不足、创新引领作用亟待增强的问题,着力解决执行力不够作风不扎实的问题。第三,着力打造“五个一批”,即:打造一批一流产业、打造一批利润大户、打造一批首创技术、打造一批稳固市场、打造一批一流人才。以“建强六支队伍,保障一类人才,完善四大机制”为重要举措,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梯次合理、具有强烈爱企情怀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可以看到,从2012年的“9·5”会议到2020年的年度工作会议,“改革”始终是中冶集团的关键词。“9·5”会议掀开的改革大幕,浩浩荡荡,绵延至今。如果说,中冶集团开始的改革更多是由严峻的形势所倒逼,其核心任务是克服那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那么后来的改革则是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理念、治理效率等更深的层面上全方位优化,涉及事关中冶发展的制度现代化问题。如果说,一开始中冶对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能力的要求时常是不平衡的,或是在执行环节重视不够,或是忽视了对制度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那么后来已经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机结合、共同完善。“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一个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的要求也就越高。中冶集团扭住改革不放松的精神,在中冶人的血液中日益凝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