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集群效应与中国跨境产业园区外向投资的理论研究

集群效应与中国跨境产业园区外向投资的理论研究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当丰富。综合以上现有理论,本书将集群化对外投资定义为企业选择集聚在同一地理空间的对外投资模式;而集聚的原因是多样的,例如:该地区的某些环境或政策优势对不同企业形成共同吸引;集聚企业在境外投资之前已经具备技术、市场联系或者协作关系,尤其是某一龙头企业对投资地域的选择会影响与之配套的相关企业;当然,国家的政策导向也会引导企业选择同一境外地区落户。

集群效应与中国跨境产业园区外向投资的理论研究

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如“产业链共同投资”“台商复制群居链”(郑胜利,2002)、跨国公司的“集聚效应”(王新华,2004)、“投资系列化”(张二震等,2007)、“群居机制”(张彦博等,2007)、“蚂蚁效应”(王建玲,2007)、“抱团国际化”(杭言勇,2011)等。徐维祥、朱恒福(2010)在研究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最先明确提出外商群体投资(Foreign Group Investment,FGI)的概念,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链整体投资……众多外资企业根据产业链环节的安排群居在某地,形成一定的分工优势和集聚效应”,在随后的文章中又将其定义为“分布于同一产业链内、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具有协作关系的外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与交易成本,分享专业化分工和集聚经济带来的好处,群集在某地投资,在当地重构产业链”。简单来说,外商群体投资即是存在分工协作关系的外资集聚[15]

综合以上现有理论,本书将集群化对外投资(Oversea Group Investment,OGI)定义为企业选择集聚在同一地理空间的对外投资模式;而集聚的原因是多样的,例如:该地区的某些环境或政策优势对不同企业形成共同吸引;集聚企业在境外投资之前已经具备技术、市场联系或者协作关系,尤其是某一龙头企业对投资地域的选择会影响与之配套的相关企业;当然,国家的政策导向也会引导企业选择同一境外地区落户。(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