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进展与未来展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进展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是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进展。总体上,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了市场预期和供需关系,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增效升级,成效较为明显。2 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披露“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国企存在的主业不突出、管理层级多、产能过剩等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进展与未来展望

1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进展

一是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2016年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企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钢铁方面,宝钢武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煤炭方面,全国6000多处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中,有2600多处列入去产能范围;央企煤炭业务板块优化。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10月,73家会员企业累计实现盈利287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85亿元,较大幅度实现扭亏为盈。1~10月,规模以上(即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73.7亿元,同比增长112.8%。1~11月全国粗钢产量累计7.39亿吨,2~11月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5.7%、-3.2%、-2.3%、-1.4%、-1.1%、-0.5%、-0.1%、0.4%、0.7%和1.1%。1~11月,原煤产量累计25.18亿吨,同比下降16.9%,减少5.11亿吨,效果显著。但是下半年以来煤价上涨过快,影响了下游电力企业效益。12月30日,国内螺纹钢HRB400(20mm)3315元/吨,焦煤1282元/吨,比上年底分别上涨66.1%和110.3%。

二是去杠杆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政策不断完善。围绕落实国发【2016】54号:《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有关部门陆续出台配套措施,包括允许各省增设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扩大承接债转股债权实施机构范围等,为依法依规实施债转股创造条件。债转股试点项目落地。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建设银行与武钢、云南锡业成功实施第一笔中央企业和第一笔地方国企债转股项目,框架协议规模约340亿元。到年底,部分银行已签订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三是降成本全面实施。减税降费方面,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1~10月营改增整体减税3717亿元,四大行业试点以来全部实现减税;全年减税超过4700亿元,加上带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减收,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先后取消或下放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618项,全面消除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230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303项。降低人工、资金和用电等要素成本。人工方面,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失业保险总费率,规范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资金方面,批准成立11家民营银行,清理银行不规范收费行为,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征信服务收费100亿元。用电方面,实施煤电联动、电力直接交易、输配电价改革等,减少企业电费支出近1000亿元。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比上年同期降低0.24元。

四是补短板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间突出脱贫攻坚、灾后水利和城市防洪排涝、农业、软硬基础设施、新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领域补短板,扩大在短板领域的有效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2016年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近千亿元,先后安排三批专项建设基金,集中力量加大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改造等补短板重点领域投入。加大对社会资本补短板的支持力度。印发基础设施领域PPP工作导则。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总结出60条地方促进民间投资典型经验,印发各地借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

五是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1亿平方米,比历史最高的2016年2月末减少0.48亿平方米,连续10个月下降。

总体上,2016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了市场预期和供需关系,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增效升级,成效较为明显。(www.daowen.com)

2 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披露“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7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表明国企改革目标、方向、路径越来越清晰了。2016年国资体制改革成绩显著,尤其在管资本上,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带动产权改革、去产能、结构重组、企业瘦身健体。国资委设立资本运营和收益管理局,将更多股权划拨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国企存在的主业不突出、管理层级多、产能过剩等问题。以改革促瘦身健体,促提质增效,央企累计减少法人1777户,形成“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生产单位”的三级管控架构。加大兼并重组力度,继续推动5对10户央企重组,目前央企户数调整至102户。截至10月末,央企完成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1万人;央企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分别达到3512万吨和1019万吨。职业经理人、混合所有制和员工持股制度改革开始起步。

二是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8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做出总体部署,提出2016至2020年财税体制改革“三步走”的时间表。2016年财税体制改革成果有以下方面:一是加快税制改革。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全覆盖;全面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推动出台环境保护税法。二是着力完善财政体制。合理确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调整中央对地方原体制增值税返还办法,实行定额返还;出台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三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实现全覆盖;出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四是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推动出台资产评估法;制定法治财政建设实施方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全国80%以上乡镇实施,启动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扩大政府资产报告试点范围;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等检查,查处曝光一批违反预算法财经纪律行为。

三是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进一步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发挥存款保险风险约束和校正作用。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落实三大政策性银行修订章程、完善董事会和治理结构、划分业务范围等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初步形成“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7年1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调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篮子货币规则,CFETS篮子货币数量由13种变为24种,美元权重由26%下降到22%,新增篮子货币基本涵盖中国各主要贸易伙伴币种。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外汇管理流程,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管理改革,实行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备案制。加强外汇形势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完善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打击外汇违规行为。1月,央行对注册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内企业和27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跨境融资不再实行逐笔审批、核准额度的前置管理模式,企业和金融机构按规定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5月,央行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扩大至全国范围。

四是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启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5月17日,南昌市、济南市、唐山市、漳州市、东莞市、防城港市,以及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陕西西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武汉城市圈、苏州工业园区等12个城市、区域启动为期2年左右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此项工作开局良好,各试点地区建立相关工作推进机制,聚焦重点难点,明确主攻方向,制定实施方案并完成报备,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取得初步成效。第二,复制推广自贸实验区试点经验。1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明确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共19项。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新一批改革事项12项,投资管理领域包括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税控发票领用网上申请、企业简易注销等3项;贸易便利化领域包括国际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制度、出境加工监管等7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包括引入中介机构开展保税核查、核销和企业稽查以及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等2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7项,包括入境维修产品监管新模式、委内加工监管等。第三,借助二十国集团(G20)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平台,推动全球价值链包容与协调发展,促进互利共赢,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和国际话语权。11月11日,商务部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推动打造我国占据主动地位、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