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策略

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策略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防范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必须改进治理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操作规范性,否则,其规模很难做大。互联网金融公司要讲清楚,使债权人对资金使用能有效监控。互联网金融提供金融服务,要和传统金融机构适当错位竞争。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客户定位,更多的还是在低收入群体中。特别是银行,要放下身段,向互联网金融公司学习。金融机构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平民化服务精神。

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策略

2015年,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两年的“野蛮式生长”之后依然热度不减。当市场启蒙刚刚完成时,更多的资本和机构便蜂拥而至。随着这股“热火”的上升,接踵而至的就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如何防范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2015年1月21日笔者接受了《大公信用》杂志就相关问题的采访。

记者:随着P2P跑路平台的频现,互联网金融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害,作为政府应该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笔者:第一,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适度监管。不能过度,也不能放任自流。现在出现的行业乱象,期待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但现行“一行三会”由于责任定位不清晰,找不到自己位置,法律没有规定让谁来管互联网金融。法无授权即可为,这是对企业来说的,但对政府部门而言,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就可能出现监管真空。

第二,超前引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对新的行业、新的业态、新的服务、新生事物要进行超前研究。事实上,我们的监管确实落后了,监管部门基本是在追赶这个行业的发展。在美国也是这样,一流人才在华尔街创新,二流人才搞监管。政府要超前引领,而不是做“事后诸葛亮”。

第三,加强立法立规。法律要为新生事物健康快速成长保驾护航,现在似乎找不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有些人在利益驱动下无法无天,在钻制度的空子。

第四,建设信息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应该进一步扩大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覆盖范围,把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纳入统一的征信管理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实现信息共享。

第五,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传播。很多新业务,老百姓不明白,这方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知识的教育普及工作。

记者: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身应该怎么做?

笔者:第一,要学习传统金融业务,把握金融本质。在这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做得不够,搞IT出身的人敢于创新,勇气可嘉,但对金融本质并不十分清楚。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促进金融资源流动和合理配置,需要专业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比如,传统金融中介服务,吸收老百姓存款,银行要承担一定风险,因此需要一整套的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标准和办法。金融服务有很大的公共产品特点,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辐射很广,有很大的外部性、传染性,不是谁都可以搞金融的。

短期资金可以长期使用,但要有一定的条件,金融机构可以实现这种期限结构的转变。比如通过发行股票,股票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并不会因此影响企业对资金的长期持有。公司的生命周期是无限的,债务融资不同,债权是有期限的,但是资金使用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稳定使用资金。这就是期限结构转换。

第二,合规经营,遵纪守法,正确处理合规经营与鼓励创新的关系。现在大家都比较看好众筹公司。众筹融资、内部集资和定向募集很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融资。类似情况,如信用合作社,也是在封闭范围、有限人群中融通资金。众筹的基本特征是消费者跟生产者身份合二为一,类似情况,如房地产公司预收款,消费者提前付款,房地产商拿消费者的钱建房子。将这些资金突破时间界限,提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互联网金融必须改进治理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操作规范性,否则,其规模很难做大。(www.daowen.com)

互联网的特点是平等化、去中心化。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但是,有关治理机制、决策民主化、权益保护等,现在法律法规并不完整,真理往前迈半步就是谬误!就像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公开募集资金,应该信息披露。同样,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怎么使用?有什么样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公司要讲清楚,使债权人对资金使用能有效监控。

第三,勇于创新,特别是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互联网金融提供金融服务,要和传统金融机构适当错位竞争。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客户定位,更多的还是在低收入群体中。什么叫普惠金融,利用移动互联终端、手机,方便低收入群体,提高资金融通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便捷性。这些方面,传统金融服务可能辐射不到。传统金融业务门槛比较高,而且将投资者分成三六九等,嫌贫爱富。口袋鼓起来的就是VIP客户,口袋空空的就爱理不理。互联网金融要拾遗补阙,主动弥补传统金融业务不能覆盖的短板领域,比如小微企业、三农、消费等。

记者: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第一,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实现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银行,要放下身段,向互联网金融公司学习。互联网金融公司服务于普通老百姓、低收入群体的创新精神,值得传统金融机构学习。传统金融机构要了解客户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比如小微企业,需要流动资金贷款,实际在一定规模水平上实现长期稳定资金滚动。很多银行机构规定,必须把原先的贷款还上,才能借新的贷款,但是,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不能中断,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经营,再到产品销售,环环相扣;由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就需要过桥贷款。很多企业迫于无奈不得不高息民间借贷,以解燃眉之急。当公司现金流和经营比较稳定,只不过是在融资结构和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出现不匹配、现金流出现不匹配时,金融机构就应该主动量身定做,为其设计现金流的管理方案。很多金融机构根本做不到,因为是卖方市场。金融机构应该学习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平民化服务精神。

第二,要和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优势互补。不是互相排斥,要做加法,不要做减法。很多人都喜欢单干,金融机构搞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公司另起炉灶、自己开银行。其实,很多是重复性建设,传统的网点开设,这些空间布局很多是重复性的,没有这个必要,应该优势互补。

第三,探索扩大利用互联网手段和技术来开展金融服务。要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第四,学习互联网公司创新精神,大胆创新,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消费金融服务。在传统金融服务看来,服务实体经济,就是服务于工厂、企业,这个理解是很片面的。经济活动包括投资、生产活动,但是消费也很重要。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投资,未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在发展初级阶段,底子比较薄,多积累一点,少消费一点,有其合理性。未来消费比重会增加,消费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会引领工商企业商业活动转向新的领域,金融机构也应该及时作出调整。

记者:在推动互联金融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中介组织,例如像《大公信用》这样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2015年1月21日,大公数据发布了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黑名单和预警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公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您怎么看?

笔者:我要表扬《大公信用》。《大公信用》一向仗义执言,主持公道。这次披露这么多黑名单让我大吃一惊,得罪了不少人,我担忧这种做法能不能持续。有人背后搞小动作,用不光彩手段阻止你们。《大公信用》做的这些事值得鼓励,但是现在你们像是孤军奋战,这不行,整个社会要形成良性的协同。《大公信用》自掏腰包研究发布互联网金融黑名单和预警名单,这对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有好处,对各互联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让其加强自我约束。

但是,这种业务如果没有合理的收费模式,单靠自掏腰包来做,很难长久。要建立机制,让评级机构发出权威、专业的声音。少数机构望风而逃,自己的行为本身不端,不能把责任归到《大公信用》身上,P2P跑路了,由于《大公信用》的揭示,把责任算在风险揭示者身上,这是没有道理的。《大公信用》做信用评级已经20多年,具有深厚的积累,对风险揭示,我相信不太可能有大的出入。你们掌握很多信息,很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获得这些信息的。现在还没有建立让信用评级机构能够公正、独立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我要呼吁有关方面予以重视,媒体对社会舆论也要进行正确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