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良好势头孕育,世界经济充满希望

良好势头孕育,世界经济充满希望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低速增长态势,物价仍将在低位徘徊,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经济复苏势头继续偏弱。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的大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是,国际社会应对危机能力已今非昔比,也不必对潜在风险谈虎色变。

良好势头孕育,世界经济充满希望

展望2016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低速增长态势,物价仍将在低位徘徊,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经济复苏势头继续偏弱。但是,世界经济体系中也孕育着一些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互联网、新能源、大数据、共享经济的突破以及融合,将推动全球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创新升级为重构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选项,各国已经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达成广泛共识。

当前世界经济并非一片灰暗,实际上也有很多亮点。

一是发达经济体就业普遍得到改善,新兴经济体表现不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都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主要政策目标。近年来,发达国家就业普遍得到改善。美国失业率从2009年10月10%的历史高点,一路下降到2015年底的5%;2015年,欧元区失业率为10.4%,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日本失业率为3.1%,稳中有降。欧债危机重债国的就业问题一直让人揪心,但近年来也有较大程度改善。2015年,意大利失业率为11.4%,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西班牙失业率为22.1%,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葡萄牙失业率为11.8%,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2015年10月,希腊失业率仍高达24.5%,比2014年底也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不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对新兴经济体就业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例如,俄罗斯2015年失业率为5.8%,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巴西6大城市失业率为6.9%,同比上升了2.6个百分点。

二是跨国投资增长迅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报告,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增长36%,增至约1.7万亿美元,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一轮跨境并购是推动全球FDI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2015年中国吸引FDI约为1360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约6%,达到历史新高。即便如此,2015年全球FDI规模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1.9万亿美元仍有差距。在跨境并购驱动下,2015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FDI飙升90%,总额达到936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点,占全球FDI流量的55%。美国共吸引3840亿美元FDI,是2014年的4倍,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美国重新夺回“全球最大FDI目的地”的称号。与此同时,2015年流入欧盟FDI在经过连续3年下滑后首次回升,总额达到4260亿美元。2015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吸引FDI为5480亿美元,约占全球FDI流量三分之一,仍是全球最大FDI流入地区。中国2015年吸引FDI增长6%,达1360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球第三位。

三是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有所推进。2015年底,好消息可以说是接二连三。先是IMF宣布于2016年10月1日吸收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接着是美国国会批准了2010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通过的关于IMF投票权改革方案,提升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IMF中的话语权。2015年12月19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闭幕,会议通过了《内罗毕部长宣言》,并就《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全面协议,同时新增的6个成员国向WTO递交了《贸易便利化协定》接受书。在2015年圣诞节的气氛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宣布正式成立。亚投行作为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的多边开发银行(MDBs),宗旨是通过支持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可持续发展。亚投行成立,将对现有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形成有益的互补和良性竞争,通过分享知识和发展经验,将丰富现有国际发展融资体系,并成为国际发展融资体系重要一极,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展望世界经济,以下趋势需要高度关注:

第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减弱,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各国央行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刺激。未来几年,发达国家劳动力供给增长乏力,美国、欧洲和日本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创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但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增长十分缓慢。根据美国大型企业联合会计算,最近三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几乎为零,短期内全球不会出现重大的新的技术突破,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按照康德拉耶夫经济周期理论,从1970年代初开始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已经走过近40年的上行周期,从2008年到21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将呈现缓慢下行趋势。(www.daowen.com)

第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分化,整体经济增速趋缓。2015年金砖国家中的印度经济表现情况最好,实现了7.5%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6.9%,继续贡献了全球新增价值的30%。俄罗斯和巴西经济表现较差,2016年可能是巴西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一路下滑,从2010年的增长7.5%下滑到2015年的4%。IMF认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包括:政府监管、产权保护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结构转型和宏观因素等,总体经济增速趋于下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的大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第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增长乏力。未来几年国际油价可能继续维持在30~50美元/一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很难在减产上达成一致,即便达成协议,也很难有效执行。美国页岩油气开采成本目前大约在60美元/一桶,而OPEC成员国石油开采成本大约在20美元/一桶,如果OPEC减产,将导致油价上涨,进而导致自身失去市场份额。目前,伊朗石油出口解禁成为新的影响因素,而OPEC成员国都想搭别人的减产便车,实际上OPEC已陷入“囚徒困境”。在全球需求疲弱,传统能源供给过剩,新能源、新技术日益发展加之美元进入升值周期的情况下,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会大幅上涨,这对能源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第四,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新兴经济体可能受到负面影响。但是,国际社会应对危机能力已今非昔比,也不必对潜在风险谈虎色变。美联储继续加息可能再次引发全球市场波动。应该看到,前期市场已对美联储加息做了较充分的消化,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目前,美国通胀率很低,出口下滑,经济复苏基础不实,未来加息节奏可能较为缓慢,加息幅度也不会太大;加之,欧洲和日本继续实行QE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资本回流美国引起的全球流动性不足。因此,不必夸大美联储加息的负面影响。美联储加息是世界经济逐渐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标志,前进道路不会平坦,但毕竟朝着正确方向迈进了一步。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加快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基本面继续向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大幅贬值,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响应。中国正在打造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致力于推动开放型亚洲经济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2016年,中国成为G20轮值主席国,国际社会对G20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寄予期待。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理由相信,中国改革和开放必将释放出巨大红利,并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徐洪才,《中国财政》,2016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