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垄断组织形式的改组探讨

垄断组织形式的改组探讨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20年代的兼并高潮在加强垄断程度的同时,对垄断组织形式也进行了幅度较大的改组。首先是延续第一次兼并高潮形成的独家垄断某一部门的垄断组织形式,如美国铝公司原是1888年由安德鲁·梅隆创办的匹兹堡冶炼公司,从事铝制品开采和冶炼,1907年改为现名。在第一次会上,出席会议的有51个钢铁工业界头目,代表着占美国90%以上的钢铁产量的公司,他们在会上协调价格、分割市场,以学术名义之名行垄断协调之实。

垄断组织形式的改组探讨

20世纪20年代的兼并高潮在加强垄断程度的同时,对垄断组织形式也进行了幅度较大的改组。

首先是延续第一次兼并高潮形成的独家垄断某一部门的垄断组织形式,如美国铝公司(Aluminum Co.of America)原是1888年由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创办的匹兹堡冶炼公司(Pittsburgh Reduction Co.),从事铝制品开采和冶炼,1907年改为现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飞机工业的发展,对铝的需求增加,公司扩大了生产能力、增强了企业实力,在20年代兼并高潮中兼并了国内主要的拥有铁矾土矿(炼铝的重要原料)的公司,长期来,一直独家垄断着美国的制铅工业。其他如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独家垄断着美国缝纫机市场,也是在20年代兼并高潮中形成的。

有些部门在第一次兼并高潮中形成了独家垄断,但在第二次兼并高潮中逐步形成了数家公司共同垄断代替了原来独家垄断的局面(见表3-2)。

表3-2 1891—1931年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大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

(续表)

资料来源:J.Fred Weston,The Role of Mergers in Growth of Large Firm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ley,1952,pp.39-41.

在形成两个以上实力强大的公司垄断的格局时,如果彼此实力旗鼓相当,便会在争夺市场过程中逐步形成在本部门内的产品品种上的市场分割,分别控制不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如在美国农业机械工业兼并过程中,形成了国际收割机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控制农用收割机、割草机等,迪尔公司(Deere)操纵拖拉机、耕作机等农业机械的格局。

有些部门的少数垄断公司生产和销售同一产品,而在市场地区分布上分兵把守、画地为牢,特别是一些容易腐烂、不便运输的日用消费品。如美国牛奶市场在20世纪20年代兼并高潮之后,形成最大牛奶公司国民奶制品公司(National Dairy),主要控制东北部地区的牛奶市场;第二大牛奶公司博登公司(Barden)垄断着中西部和西部地区;至于南部与山区市场则由其他数个小公司所占有。

有的垄断公司通过兼并,不仅垄断了该部门的主要产品,而且控制着该部门一些与主要产品有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因为这些企业实力强大,它们有能力在大规模生产本企业主要产品时,把势力伸向与本产品密切相关的本部门的其他产品。如1923年,美国电气工业部门的最大公司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主导产品发电机占有全国市场份额51.6%,与此同时,还占有变压器市场的49.7%、内燃机市场的46.1%、控制装置市场的35.5%,控制市场产品范围几乎涉及机电工业部门所有主要产品。

有的部门进行大批量生产,依靠大量运输工具运输所需的众多原材料和动力燃料,运输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这些部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方便而廉价的运输条件发展起来的,在采矿业的表现最为突出。因此,一些采矿业多受制于运输业,导致相当一部分采矿业为运输业所控制,在运输业兼并的同时,采矿业集中程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923年,美国8家铁路公司控制的煤产量为69.7亿吨,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77.7%,而七家独立的煤矿公司拥有的煤产量只有8.8亿吨,占总产量的9.9%。(www.daowen.com)

20世纪初,银行资本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金融机构种类较少,规模不大,分散经营,实力有限。到了2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银行的集中程度亦随之增长。1920年,美国共有银行30 291家,通过第二次兼并高潮,到了1930年,只剩下23 679家。在这两万多家银行中,绝大部分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小型银行机构,金融市场大部分为极少数庞大的金融机构所垄断。在两万家银行中,1%的银行控制着99%的银行资产总额。

第二次兼并高潮是在第一次高潮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高潮导致各个部门垄断公司占据统治地位,第二次高潮却在垄断公司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垄断集团。这些垄断集团不仅在一个部门里控制着众多的垄断公司,而且把势力伸向多种部门,通过股票份额、互兼董事以及信贷等手段予以控制。第二次兼并高潮中的兼并活动所形成的垄断集团大大加强了垄断程度。

1929年,摩根团控制了众多部门的20 002家公司,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仅仅通过互兼董事就与以下一些部门的众多公司发生广泛联系(见表3-3)。

表3-3 1929年摩根集团与其他部门公司互兼董事数

资料来源:Ran Shenbush,The Power Fight,McGraw-Hill Book Co.,New York,1987,chapterⅢ.

到了1935年,摩根集团资产总额达302.1亿美元,占美国八大垄断集团资产总额的45.5%,居于首位。

一些部门在第二次兼并高潮中形成数雄并立的局面,这些垄断公司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彼此之间订立协议、分割市场。可是一些国家反托拉斯法规定,企业之间不得有垄断性的协议行为,于是,它们就采取隐蔽方式达到共同垄断的目的。美国钢铁工业的例子最为明显,以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埃尔伯特·H.加里(Elbert H.Gary)为首的钢铁垄断集团,1907年11月20日利用学术团体美国钢铁协会的名义,建立午餐会制度,人们称之为加里午餐会(Gary Dinner),美国钢铁工业头目定期在这里聚会,商讨有关钢铁业产量、市场和价格等问题。在第一次会上,出席会议的有51个钢铁工业界头目,代表着占美国90%以上的钢铁产量的公司,他们在会上协调价格、分割市场,以学术名义之名行垄断协调之实。[7]

第二次兼并高潮主要为纵向兼并,把一个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工序统一在一个企业里,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连续作业,环节衔接,可以调节各个再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由原料到半成品到制成品各种工序形成一条龙作业,并能充分利用各个生产工序的副产品,予以综合利用、多样开发。一个企业拥有本部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并解决原材料供给的后顾之忧,各个生产环节连续作业,可以减少各工序之间的中间环节,连续作业还可以节约原材料和动力燃料。这种纵向兼并不仅形成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生产体系,而且把它的范围还扩大到流通和分配领域。企业有了自己的运输系统,可以合理地调度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能及时获得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并能节约运输能力和加速商品流转。企业还把势力范围伸向流通领域,拥有自己的销售市场,可以减少销售产品的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加速商品周转。这种由生产到流通再到分配的结合,有力地改进了产品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在20世纪20年代的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使当时生产力向前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根据20世纪20年代的兼并统计资料,在278家大公司中有236家公司进行了原料、半制品、制造加工等生产工序相互结合的兼并活动,在85%的公司里,进行了生产、流通和分配各个生产再生产环节统一在一个企业主手中的兼并行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大规模兼并活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联合体,是纵向兼并的典型。该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的大兼并运动中,兼并了为数众多的各类企业,形成了一个生产焦炭生铁、钢材、铸件、锻造、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用冰箱皮革、玻璃、塑料橡胶、滚珠轴承、发电器蓄电池等有关汽车制造的无所不包的生产统一体,还有完整的运输体系和全国销售网。这时,福特汽车公司在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亚州拥有煤炭产量6亿吨,在密歇根州有50万亩木材矿石,共有各类工厂35家,其中以底特律的高地公园(Highland Park)的制造业规模最大,占地278英亩,汽车生产能力为250万辆,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鲁奇河制造厂(River Rouge)占地100英亩,拥有数座高炉,是汽车原料的主要供应厂家。其生产汽车用冰箱的工厂,生产的汽车用冰箱比全国家用冰箱总产量还要多。皮革厂5天可以生产8万码皮革,玻璃厂每天可以制造一万平方英尺的玻璃板,大湖区的港口码头以及数条铁路线每天货运量之多,都是十分惊人的。这个规模庞大的联合企业与当时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是一致的,它不仅使福特汽车公司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而且使整个汽车工业成为当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第二次兼并高潮形成的庞大的联合公司,由于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生产大幅度增长,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与此同时,通过这次高潮,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程度进一步加强,企业主利用垄断势力,提高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如美国钢铁公司通过第一次兼并高潮后,1901—1914年,钢铁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吨28美元水平以上;到了第二次兼并高潮时,公司垄断程度的加强有可能提高垄断价格。1922—1930年,钢轧价格提高到每吨43美元[8],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垄断价格提高的双重作用下,企业主获得了大量垄断利润。1901—1922年,美国钢铁公司平均每年利润为0.36亿美元,1928—1930年上升到1.38亿美元。第二次兼并高潮的前后,公司利润增长近4倍[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