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善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商业理念

改善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商业理念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供大多数顾客能买得起的商品,是伊藤的一个经商原则。伊藤认为经商的根本是要用整个身心去实践。伊藤洋华堂对产品的要求是“廉价提供高质量商品”。有一次一个批发商的质量明显下降,伊藤多次要求改善得不到结果后,果断地停止了同他的业务往来。伊藤认为经营者白手起家时要有一种铤而走险的疯狂之态。这两类顾客都是伊藤的考虑范围。伊藤对企业的不断

改善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商业理念

  伊藤哲学和六大用语

  伊藤很早就注意健全制度。每天早上开门营业前,员工们都要背诵:“今天,我们满怀自信和热情保证让顾客得到最大的满意。我们要热爱商店,热爱商品,发扬奉献精神,为达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

  六大用语:欢迎您;是,知道了;请稍候片刻;对不起;谢谢;欢迎再次光临。

  伊藤经商法则十条

  (1)讲礼貌;

  (2)勤报告;

  (3)做着眼于顾客的生意;

  (4)尊重商业伙伴;

  (5)教育、指导、培养员工;

  (6)以具体行动为社会作贡献;

  (7)树立明确的经营思想;

  (8)开动脑筋,出谋划策;

  (9)谦虚的态度;

  (10)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灵活性。

  把握商业规律

  伊藤认为,要等万事俱备,或有了大致眉目以后才开始做生意未免过于迟钝,无论做生意还是做其他事情,起步时一般都是一无所有,逐步从小到大。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把握商业规律,充满信心。

  珍惜信誉

  经营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珍惜信誉。在初期通过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往往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信誉应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时刻保持。伊藤曾自豪地说:从开始做生意那天起到现在,从来没有拖欠过银行贷款

  有爱人之心

  要做好生意,首先必须具有爱人之心。伊藤的母亲不管自己有多么烦恼,也绝不会在顾客面前流露半点,总是让顾客愉快地选购商品,高高兴兴地出门。母亲对每一个登门的顾客充满内心的感激。目前,每天有1000万人顾客光临伊藤洋华堂的连锁店,伊藤从母亲那里学到的要对顾客充满感恩之心得到了回报。

  始终以开业的心情做生意

  伊藤发现,商业行为同样充满着热爱人、创造财富的兴奋和感动。始终以开业的心情做生意,就一定能赚钱。一个商店的经营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毫不犹豫地返回原点,到现场去。

  商人应把孤独作为生存价值

  在企业的经营中,没有任何人能对经营者的决定承担责任。成功会得到表扬和吹捧,失败则备受冷落。只要走错一步,公司的职员和他们家属就有可能流落街头,商人应是孤独的,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重大的决策

  利用街头信息

  凡是做买卖,肯定有销售额下降的时候。伊藤在搞不清楚什么商品畅销时,总是走出去观看街头的来往行人。看人们手上拿着什么,对什么东西感兴趣,采访行人,再看一看大百货商店和同行商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不凭想象定价

  伊藤从洋华堂时代起,就不凭想象定价,而是铁打不动地坚持只赚两件的原则:每卖十二件能赚其中两件的钱即可。这可以做到物美价廉。

  伊藤受益于松下幸之助的定价原则,松下公司是先定价后再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外进口电熨斗的价格是10日元,而国内产品也是5到7日元,但这个价格一般家庭也负担不起。松下决心生产2.5日元的电熨斗,而且质量都要超过美国货。经过一番努力,虽然没有达到2.5日元,但终于生产出了3.2日元以下的国产电熨斗。

  提供大多数顾客能买得起的商品,是伊藤的一个经商原则。

  把经营方针作为最高行动准则

  伊藤认为,当公司员工低于300人时,经营者还可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灌输公司传统和文化。一旦超过300人,就需要有凝聚全体员工的精神支柱。伊藤认为经商的根本是要用整个身心去实践。尽管不喜欢,但他仍采用把写有公司宗旨和经营方针的条幅用玻璃框镶起来。他认为这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人天性软弱,需要这种方式时时提醒自己。

  伊藤认为,一个公司的宗旨和经营方针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工作”这个问题。伊藤公司的经营宗旨是:“我们要做让顾客信任的公司”,“我们要做让商业伙伴,投资者和当地社会信任的诚实企业”、“我们要做让职员信任的企业”。(www.daowen.com)

  他还认为,公司的宗旨和经营方针一旦确定下来,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经营者更要身为表率。

  坚持原则

  伊藤要求,必要时必须有“挥泪斩马谡”的狠心,公司规模大了,可能会出现不诚实的人。在公司有一条硬性的规定:一旦发现有人接受关系单位的请客送礼或私自动用了店里的商品及现金,就会马上卉除他。

  伊藤洋华堂对产品的要求是“廉价提供高质量商品”。有一次一个批发商的质量明显下降,伊藤多次要求改善得不到结果后,果断地停止了同他的业务往来。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之所以丧失热情,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公司公正的评价。在工资和待遇方面讲清每个员工的劳动贡献和报酬的关系,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热情。

  要有冒险精神

  一般人不敢冒险,因为买卖并非儿戏,有时在一瞬间损失就会很大。然而有失败的危险,同时也就有成功的希望。伊藤认为经营者白手起家时要有一种铤而走险的疯狂之态。在公司规模发展壮大后,也要有冒险家的精神,以免使公司失去生气,顾客是不会光顾一家老气横秋的商店的。

  不做地主

  在日本公司中,伊藤洋华堂是为数不多的几家用靠租地经营的公司之一。伊藤起先也曾在东京买过地,但费了很大周折,差点失败。从那以后,在增设连锁店时他再也不购买土地了,而且伊藤发现:一旦有了土地,势必追求安稳,这种情绪下不利于经商。

  两种顾客

  对任何企业,最重要的岗位应是接待顾客的现场,但现在的企业往往是在公司本部纸上谈兵的干部在掌握权力,玩弄数字。现场的员工对现场了解最多,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远比那些干部聪明。

  但现场的员工也只反映了光临顾客的声音,这是“看得见的顾客”。但还有所谓的“看不见的顾客”,他们还没有到商店里来,要提供让他们喜欢的商品,进货还不能仅靠现场的观察,还要走出去调查。这两类顾客都是伊藤的考虑范围。

  生存重于发展

  只图发展,往往经营者会贪得无厌,目标不知不觉膨胀,便会轻易拿出不符合实际的冒进方案,并会强迫员工去执行,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必定会使企业摔跟头并破产。考虑生存就会尊重现实,脚踏实地,使顾客满意,因此能获得外界的信任。要考虑生存,就不可一味地进攻,还必须重视防守。

  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

  松下幸之助曾说:“当雇员只有200人,他还能亲自安排每个人如何工作。成了中型企业后,不能亲自挂帅了,自己的想法只能间接地传达下去。发展为一个大企业后,只能一个心思地祈祷公司别出问题了。”

  伊藤对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常常感到不安,作为企业最高:经营者能否对员工未来负责,能否保证顾客不从商店消失。而且企业也更容易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伊藤对之时刻保持恐惧之心。

  人才的标准

  伊藤发现人才就是敢于负责的人。伊藤曾请教松下幸之助什么是人才,他的回答让伊藤很有同感:“伊藤君,东京大学的毕业生到街道工厂干活能算是人才吗?”

  在创业初期,需要开拓型、拼命三郎式的人,他们更多来自农民或商人家庭。公司规模扩大后,则需要有全局观念、能把握人心、始终立在前面、善于指挥的人。“自己做不到的,要培养别人去做。”

  具有领导能力的人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公司发展来说,更需要的是埋头苦干、浑身散发汗水气息的人才,而不是一些喜欢站在前面指手画脚的人。

  源于经验的智慧没有国界

  伊藤发现,当一个人全力以赴做一件事并获得成功,其经验可以超越时空,具有普遍的借鉴性。伊藤在与一些美国成功的商人如沃尔玛的沃尔顿交谈时极为投机。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商人精神。美国商场有一句顺口溜:“我们做的是一美金的买卖。”这得到伊藤极大的赞同,千万别放过低利润的买卖,超市就是要薄利多销

  不要毁于自己的偏好

  伊藤从骨子里喜欢做生意。有一段时间,伊藤不管白天黑夜,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做成生意。一位前辈告诫他不要毁于自己的偏好,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伊藤是到43岁才真正懂得这句话的道理。他开始从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立足大局观察社会,研究不断变化的社会和顾客,更多从战略层面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

  国际标准并不就是美国标准

  由于公司没有土地可做抵押,日本银行一般不同意拨给大批贷款。伊藤决定到美国筹集资金。在高盛公司的帮助下,伊藤在纽约发行了2000万美元的无抵押无担保的公司债券。在这次筹资过程中,伊藤发现要从外国投资者手里筹措资金,就必须遵守他们的规则,伊藤开始以国际标准来思考企业的经营。

  伊藤公司以股本收益率为经营标准迎合了国外股东利益,但在保留很多现金的看法上,伊藤与他们的意见相左,尽管他们反对,但伊藤坚持认为要保持很多的现金。在日本,如果手头没有一定的现金,就无法在大变动时期生存下去,也无法养活全集团的近40万名员工,这种时候应首先重视国内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