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享单车:忽略了共享经济的本质

共享单车:忽略了共享经济的本质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共享单车很快遭遇瓶颈,那些还来不及长大的五彩单车纷纷倒闭,头部公司摩拜和ofo挣扎在生死线上,其他细分“共享+”模式大都偃旗息鼓。相比之下,无论摩拜还是ofo都是自营的。更为重要的是,共享单车还忽略了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共性:消费者买单。而当前共享单车的竞争,显然已经大大偏离了这样的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忽略了共享经济的本质

虽然资本市场早已进入冬眠,但从网约车、共享单车到后来的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概念仍在过去一年(指2017年)一阵阵地“烧火”。不过共享单车很快遭遇瓶颈,那些还来不及长大的五彩单车纷纷倒闭,头部公司摩拜和ofo挣扎在生死线上,其他细分“共享+”模式大都偃旗息鼓。

是这些新出现的业态纯属“伪共享”模式,还是共享经济模式本身发展遇到瓶颈,或者共享经济原本就是一场泡沫?创业者痛定思痛,旁观者也困惑迷茫:究竟什么是共享经济?

根据我的观察,共享单车算不上共享经济!我这么武断,有几个理由。第一,共享单车并没有用上闲置资源。像优步、爱彼迎等,整合的是社会的闲置资源,即便后续有大量非闲置资源“专职”进入,但它们依然为社会的闲置车辆和民宅的有效利用,开辟了重要的空间。相比之下,无论摩拜还是ofo都是自营的。第二,共享单车不是开放型的平台模式,而是全封闭的运营模式。像京东虽然有大量自营,从采购到配送都是自己的,可是京东也有相当比例的第三方商家;相比之下,共享单车没有为外部的潜在合作开发留有余地,典型的重资产模式,风险很大。

如果仅仅出于上述两点,我还不能断定它的非共享经济属性;因为一些共享经济的平台或许随着环境和市场的演化,也有可能向这种模式靠拢。更为重要的是,共享单车还忽略了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共性:消费者买单。

互联网时代,确实有不少平台型企业不要消费者直接买单,不仅新浪新闻、百度地图不向消费者收费,支付宝淘宝也不向消费者收费。但共享经济包括共享式平台则确实需要向消费者收费。

所有B2C平台,如果它们向B端的商家收费,无论是收取信息服务费,还是交易提成,或者摊位费,最终商家总会以某种方式分摊到消费者的价格上。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平台获得的产品或者服务,其代价总得高出商家的成本。商家要有利可图,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用什么模式,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做不到这一点,这种模式就难以存活。(www.daowen.com)

共享经济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商品使用权在时间、空间或者份额上的细分而降低消费者每次使用的成本,同时却能增加使用权的总收益;二是引入回报要求较低的闲置资源再次降低使用成本,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消费者买单为基础的!消费者层面的买单必须能覆盖整个成本,还得让平台或者运营者获得利润

而当前共享单车的竞争,显然已经大大偏离了这样的商业模式。如果直接把消费者看作补贴方,想另外再找头“猪”来买单,这就偏离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也不容易成功。

随着共享单车一起兴起的那些“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项目,如果想要成功,也得按照这样的原理去调整其商业模式。两者相比,“共享充电宝”显然具有大规模、高频、碎片化的特点,而“共享雨伞”虽然也涉及大规模人群和碎片化使用,可是频率却比充电宝低多了,所以商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下降。

(1) 原文发表在《财新周刊》2018年第6期。出版时又做了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