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大致上经历了萌芽成长、快速发展、稳步高速发展三个阶段。从而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与此相应,民营企业的履行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对象范围有了扩展,大多能履行企业的基本的社会责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外条件得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进入了稳定高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和不可忽视的群体性推动力量,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大致上经历了萌芽成长、快速发展、稳步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可以预见,民营企业在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仍将是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仍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亮丽角色。

(一)萌芽成长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1956年,个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自从1956年取消“公私合营”的经济形式,通过“一化三改造”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几乎停滞。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被打破,个体私营经济开始破茧而出、萌芽成长。198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允许个体经济“请一至两个帮手”。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同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明文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在198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重申了对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鼓励发展的态度。1988年修改宪法,在法律上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同年国务院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这一阶段,全国的私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8万多家。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在实践中也摆脱了对于民营企业“姓资姓社”的争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到1992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经发展到近14万家。

总体而言,萌芽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法律地位刚刚确立,就其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来说,主要是追求经济性利益的增长,也就是利润最大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总体上是初步的、不完整的。

(二)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我国民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1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重申,“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明确提出:“一般小型国有企业,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和个人。”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又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种“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不仅为民营企业在经济上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体现了民营企业在政治上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标志着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从体制外经济成分转变为体制内经济成分。这一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这一点可以从民营企业的上市步伐中得到验证。1992年第一家民营企业深华源进入证券市场,揭开了我国民营企业上市的序幕。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于2000年1月10日起实施,也为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政府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克服国民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从1998年起进一步加强了对民营企业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型、规模效益型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质量,有利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www.daowen.com)

总之,伴随着国家更多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民营企业已经获得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明确的法律地位,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而且,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规模、实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此相应,民营企业的履行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对象范围有了扩展,大多能履行企业的基本的社会责任。

(三)稳步高速发展时期

21世纪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进入了稳步高速发展时期。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初步形成了各类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民营经济的比重和份额不断增加,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外条件得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进入了稳定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14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154604万家;同年,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

从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就是中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从另一视角来看,亦是一部中国非公经济争取合法身份的“正名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