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析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解析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乡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农村农业生产污染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污染严重。(二)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政治因素我国农村的生态建设和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农村生态缺乏健全的环境保护设施。不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也是环境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

解析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乡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村农业生产污染

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污染严重。首先,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而过度使用化肥。短期来看使用化肥可以增加农业产量,但是长期过量的使用不仅会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还会导致土壤结块变硬,破坏土壤团聚体结构,不利于土地的循环利用。而且,为了避免病虫害农产品的危害,还会频繁大量喷洒化学药品。长期的泛滥使用化学药品会改变土壤和水质。塑料不可分解,地膜也会大量应用到农产品的生产中。由于土地对地膜的分解能力效率很低,大量地膜被遗弃到土壤中,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妨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水吸肥能力,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严重的白色污染

2.农村工业生产污染

农村工业生产污染主要来自乡镇政府为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而招商引资来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大型化工企业。这些大型化工企业在生产工业品时会大量排放固体污染物、化学气体和污水。这些固体废弃物所含的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会破坏土壤质量,造成土地污染,在雨水的溶解冲刷下会渗入地下或流入周围的江河从而污染水质。这些废弃物挥发产生的有害废气含有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周围大气,产生酸雨或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这些污染企业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在没有专门的排污处理设施的基础上,直接排入河道,污染农村河水和地下水,不仅为农业灌溉带来巨大的危害,而且还会污染人畜饮用水。

3.农村生活污染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环保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到位,导致农村生活污染比较严重。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包括厨房废弃物、废塑料、废纸屑、废农药瓶等;另一方面,外部城市的污染也转移到了农村。城市需要寻找新的填埋场所,就把目光转向了附近成本低、管理不严的农村。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比较滞后,缺乏专门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继而导致农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所有的情况都导致农村生活污染严重,结果就是固体废弃物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大片的可耕种土地,降解后还滋生和传播有害细菌,甚至污染土壤和水源。

4.农村生态破坏问题

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会大幅度开垦并且过度使用土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比如水污染严重。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并由于雨水的冲刷和分解使化肥流入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的成分。大气污染严重。由于农村家庭缺少新能源的供给,主要使用的是低质煤炭和柴草等生活燃料,会产生高污染的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到大气中。植被破坏严重。农村出现大量的毁林开荒搞建设的活动,乱砍滥伐,乱垦耕地,农村生态植被的破坏使农业生产失去生态屏障,致使表层有机土壤大量流失,荒漠化问题产生。这些现象都加剧了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农村极端气候频发,农村整体农业生产不稳定,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www.daowen.com)

1.政治因素

我国农村的生态建设和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对于乡镇环境建设管理行为不当,管理力度不够。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存在缺陷。当地的政府盲目追求卓越的功绩,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环境要求不达标、环境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对当地的环境生态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没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导致政府对环境的管理有所欠缺。政府各部门没有相互关联,导致出现环境问题时各自为政,相互推卸责任。部门间组织协调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在相关性项目安排上缺乏整体性。政府环境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为了掩盖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实,拒绝公开环境信息,这样就无法保证农村村民行使自己的环境知情权和申诉权,对政府环境监督保护措施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

2.经济因素

农村生态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状态。首先,由于农产品产量不高,收入较低,资金来源途径较少,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没有技术投入的资本,导致农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缺乏先进的技术措施。由于农村对环境的认知不够,导致对生态环境的过度使用,使环境遭到破坏。农村的乡镇企业由于没有引进高技术的设备,所以还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低回报的方式进行生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利润最大化。这不仅会加大资源环境压力,造成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生态赤字不断扩大,还使人民群众生态福利负增长和生态利益严重受损。其次,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对环境污染的速度。城镇化进程会大肆占用耕地,修建广场马路和高楼大厦,围湖造田等,破坏了农村原有的生存面貌,由于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被破坏,大量的工业垃圾导致公共资源大量浪费。

3.文化因素

由于农民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农村环境问题不断升级,农村地区教育不发达,长期保留了保守落后的文化观念。受到利益至上的观念影响,乡镇只注重城乡经济发展,过度利用生态资源,同时城市的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蔓延,导致城乡环境问题不断加重。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不仅不能预见破坏环境的后果,更不了解破坏后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后果,也不知道环境利益遭到侵犯时应该怎样进行投诉,怎样去寻求帮助。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所以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就会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不自觉地破坏环境,致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到农村村民的自身生命安全,也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循环利用。

4.社会因素

影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因素很多。首先,人口因素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农村人口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农村落后的观念导致人口不断上升,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其次,农村生态缺乏健全的环境保护设施。我国农村不仅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处理池,也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厂和专门的环保人员,其他环保设施更是匮乏。不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也是环境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再者由于没有颁布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农民们没有起到规范的法律约束,致使农民没有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从而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