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找准问题,增强防汛责任感和紧迫感

找准问题,增强防汛责任感和紧迫感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抗旱防汛指挥部提早安排,积极应对,完善举措,强化落实,抗旱防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安排部署周密到位。省、市、县、乡逐级签订责任书,公示抗旱防汛责任人,完善抗旱防汛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警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共储备抗旱防汛物资4548万元,为抗旱防汛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找准问题,增强防汛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期间,我省局地水旱灾害频发多发,特别是2012年黄河甘肃段发生1986年以来最大洪水,岷县发生“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环县樊家川、秦州区白家河、文县碧峰沟等河流洪峰达到百年一遇,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抗旱防汛指挥部提早安排,积极应对,完善举措,强化落实,抗旱防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安排部署周密到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就做好抗旱防汛减灾和强降雨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修订了《甘肃省抗旱应急预案》和《甘肃省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致公开信,靠实责任。每年汛前,省防指及时安排部署抗旱防汛工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汛前检查。省、市、县、乡逐级签订责任书,公示抗旱防汛责任人,完善抗旱防汛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警工作制度。各地行政首长责任人履职尽责,靠前指挥,形成了自上而下“一盘棋”的责任体系,保障了抗旱防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二是以人为本,强化措施,防灾减灾及时有效。汛期,各级加强值班值守,严密监视汛情,遇到重大天气过程,省防指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各级防指通过传真、短信、电视、广播等方式迅速预警到市、县、乡、村及灾害信息员,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干旱时期,全省实行旱情市县乡村“四级联报”制度,及时掌握旱情动态,妥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紧急疏散转移273万人,解决临时饮水困难309万人。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中央投入我省抗旱防汛项目专项资金14.81亿元,开展了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等项目建设,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举推进,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组建了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建成省级抗旱防汛物资兰州天水2座仓库。截至目前,全省共储备抗旱防汛物资4548万元,为抗旱防汛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四是项目带动,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依托抗旱防汛项目建设,建立了省市县互联互通的抗旱防汛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抗旱防汛业务工作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分析研判和指挥决策手段明显改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分项目、分区、分片开展建设管理和业务能力培训,指导开展群测群防宣传和应急演练,各级防办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干部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不断加强。

2015年,我省天时总体平稳,虽然发生了冬春干旱和局地暴洪灾害,但“人努力、天帮忙”,各项工作抓得早、落实快、督促紧、成效好,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为近十年来最少,为“十二五”抗旱防汛工作圆满收官起了决定性作用。

“十年九旱、旱涝并存”是我们的基本省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省极端性天气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强降雨、极端高温干旱等天气呈现突发、多发、并发趋势。当前,我省抗旱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第一,气候形势依然严峻。据预测,2016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更趋明显,预计我省春季降水偏早偏多,夏季降水明显偏少,易发生大范围伏秋干旱;主汛期局地暴雨洪水多发的几率仍然较高。第二,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健全,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普遍偏低,部分地方因暴洪灾害损毁的防洪工程还未及时修复,重点山洪沟治理和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刚刚起步,城镇防洪排涝标准普遍偏低。第三,防灾减灾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我省已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区的水情监测预警网络,但预报预警机制尚不完善,基层干部群众的群测群防意识不强。第四,项目整体推进不均衡。“十二五”时期,我省抗旱防汛专项项目推进进度地区间、流域间快慢不均。一些地方在项目建设中有畏难情绪,还存在经验不足、推进力度不够、措施办法不实等问题,致使个别项目落不到实处,对整体项目建设造成不良影响。(www.daowen.com)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抗旱防汛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旱、减大灾的思想准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把握重点,加快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全力做好抗旱防汛减灾各项工作,最大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