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群共享经济的现状分析

社群共享经济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虚拟的概念或者是偶像都被解构了,粉丝自由表达诉求才是共识,有共识才是社群的核心凝聚力。粉丝的货币化绝不仅仅是让粉丝买单,而是我们个人或者是品牌管理者与粉丝、粉丝和粉丝之间的深度互动,并且是共同为我们或者品牌背书的过程和结果。品牌的人格化是最直接的社交入口,可以无限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人格化背书让品牌更具温度,并且可以助力品牌的溢价和品牌的价值变现。

社群共享经济的现状分析

何为新媒体?何为旧媒体?事实上,广义地讲,传播信息的载体都可以说是媒体,烽火台是媒体,信件也是媒体,如今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都是媒体。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媒体从制作到传播,直至再传播等全渠道和全流程的特性,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新媒体。但未来的媒体制作主体或者信息的生产者可以不是人,而是智能化的机器人。《纽约时报》就曾试验过用机器人编辑和撰写新闻稿件。而当下的智能设备所产生的信息也同样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传播的新闻,它的制造主体也非人类本身。

进化还是退化?这是个问题

这是一个后喻文化时代,整个世界都变得又扁又平,一切领域的垂直结构都被打破了或者终将被打破。伴随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逐渐形成M型社会。专家对M型社会现状的分析是,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化社会的全球化趋势下,人与人的连接方式从集权到分权,从垂直到扁平;当下的众媒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借助网络工具均有话语权;从分工的异化到自由职业的崛起,基于兴趣爱好等共同价值观区分开来的社群圈子让本就多元化的世界更加分化,各个圈子呈现出“信息茧房效应”;社会的两极分化变成多层级分化,而且越来越重;消费行为同样由两极分化呈现出多层级分化发展的趋势,而且势不可挡。

资本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在数字世界中呼风唤雨势力快速攀升,形成寡头;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工具分工协作、效率大增,普通人的话语权不断壮大,形成另一极。而精英阶层由于资源重新分配,其话语权也随之滑落,变得微弱,甚至被解构;其所倡导和主宰的消费行为和文化取向亦发生重大变革,深思熟虑的思辨在消费主义盛行下的互联网平台上毫无立锥之地,这一切的结果是文化出现下沉趋势和通俗化,精英文化在急速退化。

当下社会的核心理念就是去中心化思维。社交化时代,人与人的关系链呈现扁平化,基于兴趣爱好和共同价值观等诉求基点所聚合起来的粉丝社群是扁平化的,无论是60后还是90后,都活在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里。任何虚拟的概念或者是偶像都被解构了,粉丝自由表达诉求才是共识,有共识才是社群的核心凝聚力。当然去中心化也成为主流趋势,去中心是多中心,但多中心也就意味着无中心。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是开放式、扁平化、平等的,也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这已经是社会多元化的大趋势,不可更改,但却在一步步地继续深化裂变。

社交化时代,人人都是自我圈子的中心。在众媒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成为传播的基点,去中心化更成为每个人自由表达和自由加入社群的诉求。扁平化关系链同样会产生大量的凸点,即当下火爆的“网红”。去中心化并非无中心,而是多中心,在任何社群中都会产生一个个基点,这就是所谓的“网红”,他们会逐渐升级成为意见领袖,对其他粉丝形成强大的认同感,同时也会形成传播的高地。

社交媒体时代一个人最为核心的取向,就是打造社交货币及粉丝的货币化。社交货币就是谈资,也是舆论热点的事件或者人物,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的所有话题。粉丝的货币化绝不仅仅是让粉丝买单,而是我们个人或者是品牌管理者与粉丝、粉丝和粉丝之间的深度互动,并且是共同为我们或者品牌背书的过程和结果。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或者每个产品的社交属性决定其传播价值,品牌最具诱惑力的是人格化。品牌的人格化是最直接的社交入口,可以无限拉近与粉丝的距离,人格化背书让品牌更具温度,并且可以助力品牌的溢价和品牌的价值变现。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智能手环会收集一个人的运动数据,是仅仅属于自己的运动数据,看几天也就没啥新鲜的了;但如果加入到社交平台中,数据同步到朋友圈里面,而且还有排行榜的话,它就具有了社交属性,也就具有了另外一种活力。

那么如此说来,这样的社会或者是这样的社会变化,所带来的是进化还是退化呢?我个人认为,简化或者极简主义下的文化也未必就是低俗,高雅的也未必都是人为的繁缛,但事实上,高雅人为的繁缛的确盛行过。所以说,人人都变得越来越简单,文化必然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的生活同样可以更美好。正如这样的社会和社会结构会催生出更多的、简洁的、共享的经济模式,重塑资产与财富的分配方式。(www.daowen.com)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和借等共享的方式来使用物品。

由于供给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闲散的或空余的,而非专门为需求方提供的,供给方从商业组织者演变成为线下的个体劳动者。因此,需要有一个平台对数量庞大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撮合,从而产生了共享经济的平台公司。与传统的酒店业和汽车租赁业不同,共享经济平台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来获得佣金。正如李开复所说,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服务商没有车,最大的零售商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服务商没有房产。这些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有效地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无论是分享还是共享,都是人性的释放与回归。人们迫切需要与世界连接,每时每刻都不能停下来,互联网提供了这个机会,让人类从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恢复部分原始属性。互联网让分享变得高效,人的社群化之后,企业品牌的社群化成为下一个热潮,组织形式和专业模式开始新一轮的创新再造,社群经济成为改变未来的新经济模式。

精神需求至上,纯粹的精神消费品将成主流,兜售时间、情感、思想的平台将成为趋势。目前已经有一些处于萌芽期的公司,时机也许还不成熟,但是未来十年会得到一一证实。快速社群化、社群构建就是寻找同类,寻找温情,寻找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下涌现的互联网平台肯定了社群经济的到来,一切行业都在快速社群化或被社群化。

众媒时代的信息无缝交互亦是催生分享经济的驱动力。众媒时代,人人皆是媒体,中心化机构被逐渐解构,内容分发渠道被重塑,个人及小微团队崛起;同时传播路径也变了,开放性的社交化媒体成为主流,传播路径由一点对多点的垂直结构变为多点对多点的扁平化结构。基于上述媒体的变化趋势,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的主旨只有做到以下四点,方可适应新媒体传播,并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用户对用户的影响更为强烈,所以和用户一起说,让用户自己说,鼓励用户说,奖励用户说,成为最有效的方式。二是用户的兴趣变了,互联网原住民崛起,他们的喜好正在重塑媒体的表达。长篇大论碎片化,知识节点碎片化,同时用户的阅读时间也碎片化,适应变化并利用变化才更为有效率。三是负面信息不再可怕,单纯的信息传达成为过去时,传播的过程也是内容深度交互和深度发酵再创造的过程,并且深度发酵交互的过程也是证伪的过程,其传播的过程自身即有对信息证伪和净化的功能。四是用户关系构成的社群趋势,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副产品,即用户关系的形成,并且具有相同、相近价值观的用户强关系聚合成为社群,用户关系的紧密程度直接指向为品牌价值背书的力度,掌控社群是品牌力打造最为有效的优势,掌控众多社群即可形成传播品牌价值的用户媒体矩阵,达到高效和指数级的传播效果。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小米便是利用社群分享经济模式的典范。当然也有更多后来者加入这个大浪潮,这已渐成趋势。随着共享经济模式的优步、AirBnb等公司的崛起,共享经济必将重构社会资源再分配,重塑社群的分工与财富结构,对传统品牌的会员管理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经典案例。

当然,国内与AirBnb类似的房屋共享平台的影响力还很小,还未达到社会级产品的应用标准,只是在小众群体里面体验着。我个人曾经试用过,很不错,至于一般人所担心的各类安全问题肯定会有,但我敢断言绝不会比传统的宾馆多。有些人对于新事物一旦有问题就大惊失色,首先怀疑的不是个案问题,而是新模式本身。比如,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出车祸,居然还死人了,一下子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全球的无人驾驶汽车已行驶了两亿多千米,但一出事故就成了洪水猛兽,这皆因人们接受新事物都需要一个否定、再否定,并最终肯定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