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享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共享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3所示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市场。这些供需鸿沟的存在,为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酝酿了原始驱动力。2012—201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用户规模从5.7亿增至7.9亿,预计2018年将达到8.9亿,覆盖范围的扩大和渗透率的持续提高,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9]。

共享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1.发展模式

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图1-10所示,共享经济在发展初期以zipcar为代表的B2C(Business-to-Customer,企业对消费者)模式为主,目前则演变为以Uber、Airbnb等为代表的C2C(Customer-to-Customer,消费者对消费者)模式为主[6]。C2C模式相比B2C模式有更多优势:去中心化、轻资产、低成本、高度灵活、充分实现个性化的供应与个性化的需求、容易快速实现规模化。但是随着该模式的发展,其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由于供应端不是共享经济企业的自有资源,而且多数情况下是分散的个体,因此较难对供应端进行规范与约束。

978-7-111-60008-4-Chapter01-10.jpg

图1-10 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由于信任基础的薄弱,C2C模式的弊端有时更显而易见,国内不少共享经济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例如,提供共享住宿的途家就认为国内的环境导致对于个体房主与租客在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服务、安全、纠纷等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处理,因此其选择与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展合作,收编房源后进行整改,然后出租并提供管家式服务,包括接机、房间清洁、租车等。而另一家共享住宿企业小猪短租虽然是以优质个体房源为主,但其线下运营团队也会帮助房东改善房屋质量,如安装智能锁、提供软装方案甚至是资金等,一方面是打消房东关于安全性的顾虑,另一方面则是让消费的过程变得更加友好。

因此,未来在我国很有可能大量出现C2C+B2C的混合模式:通过C2C模式来吸收更多的长尾效应以扩大规模;通过B2C模式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例如,部分B2C模式可按时间维度进行部署,提供高峰时刻的供应保证;按空间维度进行部署,提供在核心区域的供应保证;甚至按客户维度进行部署,提供对服务有特殊要求的细分客户群体的供应保证;并加强在B端的控制与管理。这种模式相对较“重”,但很有可能是未来我国共享经济企业发展的方向。

2.发展领域

2008年前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快速发展,2011—2014年出现井喷式增长,目前仍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1995年在线二手交易平台eBay的成立,共享经济逐渐产生萌芽,同时共享经济在出行、社交等其他领域也开始逐渐扩展,比如汽车分时租赁鼻祖zipcar以及Facebook的成立。2007年之后,共享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催生了共享经济发展浪潮的到来,在住房、快递、办公等领域先后出现了如Airbnb短租巨头以及Postmate同城快递等企业,期间一直保持每年超过50%的增长速度。2015年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新增企业数量稍有回落,但相比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图1-11所示为2000—2015年全球共享经济企业数量。

978-7-111-60008-4-Chapter01-11.jpg

图1-11 2000—2015年全球共享经济企业数量[7]

近几年,共享经济在我国迅猛发展,相关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呈快速增长态势。速途研究院[8]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仅千万元,共享经济企业数量不超过20家,而在2014年共享经济企业数量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共享经济直接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与其相关的市场规模已接近2万亿元,企业数量和参与人数也呈井喷趋势,《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为5000万人,超过3亿人使用过共享经济平台提供的各类生活服务,超过5亿人参与了共享经济。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2017》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2015年增长103%,未来则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水平。图1-12所示为2010—2015年我国共享经济企业数量。(www.daowen.com)

978-7-111-60008-4-Chapter01-12.jpg

图1-12 2010—2015年我国共享经济企业数量

共享经济在我国各领域的出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滴滴公司在2012年成立,但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传统行业。其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创造一个信息对称、具有高参与度的共享经济体系,在初期模仿国外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共享理念得以蜕变为共享实践。目前,共享经济已延伸至交通、房屋租赁、知识技能、生产能力、医疗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在出租车行业和酒店业表现最为突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实现翻番,其中知识技能领域增长率最为显著,达到205%,房屋短租、交通出行等重点领域增长率也均超过100%。自2014年共享租车服务进入公众视线至今,共享租车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人,增长率为37.9%。图1-13所示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市场。

3.发展前景

共享经济发展至今,已渗透至出行、金融等各个领域,并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正在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而在我国,这一发展过程将具备更佳的基础和条件。

①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偏低且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空间大。与全球相比,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偏低,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而且利用率总体较低,可提升空间大。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的稀缺体现在交通、出行和空间等物质资源上,也体现在知识和技能等服务资源上,比如我国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平衡。这些供需鸿沟的存在,为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酝酿了原始驱动力。

978-7-111-60008-4-Chapter01-13.jpg

图1-13 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

② 我国移动互联网快速渗透居民生活。智能手机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这些基础设施的推广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2—201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用户规模从5.7亿增至7.9亿,预计2018年将达到8.9亿,覆盖范围的扩大和渗透率的持续提高,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9]。同时,社交网络日趋多元化的发展,也为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打通了渠道。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兴起,传统的线下社交模式已实现了线上迁移。社交网络的发展使个人社交的触点得到指数性放大,社交方式更加简单灵活,用户在各类平台中的参与感更强,为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奠定了用户基础。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消费升级的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居民消费习惯由基础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逐步升级,迎来共享经济的发展契机。逐渐增加的中产阶级人数,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中产阶级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比不断扩大,并且更愿意为产品品质支付溢价。从教育方面来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从2010年的9.90%增长到2015年的15.83%,整体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综合来看,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正逐渐发生变化,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庞大的客户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