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家对口支援东北发达省市的政策实施

国家对口支援东北发达省市的政策实施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国家实施发达省市对口支援东北的政策,具体为:江苏省对口支援辽宁省、浙江省对口支援吉林省、广东省对口支援黑龙江省、北京对口支援沈阳、天津对口支援长春、深圳对口支援哈尔滨、上海对口支援大连。

国家对口支援东北发达省市的政策实施

2017年,国家实施发达省市对口支援东北的政策,具体为:江苏省对口支援辽宁省、浙江省对口支援吉林省、广东省对口支援黑龙江省、北京对口支援沈阳、天津对口支援长春、深圳对口支援哈尔滨、上海对口支援大连。

(一)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

1.合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是要打造重点产业合作典型示范,推动辽宁省资源、装备制造和特色产品等优势与江苏省资本、市场需求和营销网络等优势相结合,探索跨区域要素共享、产业互动、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促进辽宁与江苏在合作中互相借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对口合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条块结合,重点示范;合作共赢,突出特色。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两省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建立起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共同组织产业对接活动,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实施重点产业合作项目,形成比较完整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

2.合作的重点任务

合作重点包括:一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体包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深化智库合作;二是开展产业务实合作,具体包括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港口联动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加强农业产品推广和产业化合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三是提升创业创新水平,具体包括加强科技研发与转化,推动创业创新合作;四是推动人才交流,具体包括促进高等院校交流,开展干部互派,加强高端人才合作,开展对口培训,共享人力资源;五是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具体包括探索合作产业园区共建,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交流合作,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引导社会参与。

(二)吉林省与浙江省对口合作

1. 合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吉林省与浙江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是通过市场化合作有效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吉林产品与浙江市场、吉林资源与浙江资本、吉林制造与浙江创造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对接,通过加强干部交流培训和政策制度对接,加快转变观念理念,激发内生活力动力,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合作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互利共赢;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创新机制,探索路径。主要目标是经过努力,两省建立起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政府、企业、智库、研究机构、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的合作体系,到2020年,两省对口合作常态化务实推进,经济融合度显著提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协同推进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吉林省振兴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口合作联系机制为在鼓励支持双方开展全方位合作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合作基础等因素,建立地区间工作联系机制。在此基础上,支持两省县域间开展交流合作。

2. 合作的重点任务

体制机制方面。全面对标浙江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浙江省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行政审批标准化等先进做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优化吉林省投资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方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工作,围绕车联网产业示范区建设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标准”。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方面。借鉴浙江省在基础设施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成熟经验,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完善两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创业与干部人才方面。借鉴浙江省推动科技企业发展经验,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双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两地科研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对接交流等活动。

(三)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

1. 合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建立完善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机制,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市场运作、法制保障的原则,发挥两省优势与积极性,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促进两省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共谋发展。到2020年,两省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建立起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学习和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在黑龙江省加快推广一批广东省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共建一批产业合作园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两省开展全方位合作,在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合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两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以及合作现状等因素,开展各领域不同层次的对口合作。

2.合作的重点任务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加强两省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高两省政府和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产业合作与结构调整方面:推动黑龙江省装备优势制造能力与广东省开放型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优势对接,与广东省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互动发展,促进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接,推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开拓国内外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方面。两省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跨区域科研和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加强两省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的经验交流,推动两省相关功能区对接交流、合作发展。

(四)北京市与沈阳市对口合作

1. 合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合作的指导思想为充分发挥京沈两市比较优势,创新合作机制,着力在人才、市场、政策、资源、平台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市场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园区共建,全面提升沈阳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共同促进沈阳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共同促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使对口合作的成果更好惠及两地人民群众。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运转高效的对口合作工作机制和常态化干部人才交流培训机制,形成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的合作体系,支持沈阳市复制北京市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等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推动在沈阳共建对口合作示范园区等一批重大合作平台,推动实施一批跨区域重大合作项目,对口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携手打造城市间合作的典范。在区域协同和跨区域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www.daowen.com)

2. 合作的重点任务

加强人才合作,促进观念理念更新。进行干部挂职培训。对接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两市产业资源禀赋,按照各自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以市场化方式共同推动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助推沈阳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互鉴政策经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简政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督和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推动资源共享,提升创新和服务水平。鼓励两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科技研发合作,推动科技金融合作,共同探索科技金融促进成果转化新模式。搭建平台载体,探索共赢发展路径。合作园区共建方面,支持在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适时共建沈阳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两市企业、社会机构共建产业转型升级、创业服务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平台和载体,共同构建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两市发展要素和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

(五)上海市与大连市对口合作

1. 合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合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市场共建、企业互动、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在相互学习借鉴、互帮互助的基础上,促进两地加快发展步伐、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两市在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功能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学习借鉴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在装备制造、石化、金融、贸易、港航物流、卫生健康、旅游、会展等行业对口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建立高层定期会商、部门积极推进、企业踊跃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的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两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自创示范区、重点产业园区和区(市)县对标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形成一套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两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 合作的重点任务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共享改革开放先进经验与做法,借鉴上海在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经验,支持大连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城市功能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方面,加强两地港航合作,共建物流网络,搭建长三角和辽宁沿海城市间物流通道。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方面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开展产业务实合作。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要求,支持大连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与上海制造业设备用户需求有效对接,推进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促进创新创业合作与干部人才交流培训。推动重点区域与平台合作。支持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交流合作,推动两市自贸试验区间资源、平台和信息共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天津市与长春市对口合作

1. 合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合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市际统筹、协同联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基本原则,全力建设互为产业链协同的配套区、企业转型升级的拓展区、政府深化改革的借鉴区,互为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地、商品贸易的供应基地、干部人才交流的培训基地,推动天津长春合作走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省市对口合作的前列,打造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成功典范。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体制健全、运转高效的对口合作机制,形成市际统筹、部门联动、县区发力的对口合作工作新局面。到2020年,形成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广泛深度合作,在平台、产业、人才、项目、体制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合作亮点,达到齐头并进,互利双赢。

2. 合作的重点任务

对标先进经验做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产业务实合作,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强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合作。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创业创新水平,推进干部人才交流。加强科技研发与转化合作。搭建合作平台载体,探索共赢发展新路。加强合作园区共建。探索按照管理输出、政策引进、产业嫁接、财税分成等方式,在长春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飞地经济”和“分园区”;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共同推进“津长产业合作园”“津长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强重点区县和功能区合作。推动两市区县和功能区结对合作。加强多层次合作体系建设。支持两市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开展交流合作。

(七)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

1. 合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合作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完善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机制,发挥两市优势与积极性,激发内生活力和动力,促进两市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共谋发展。合作的总体目标是总体目标通过市场化合作,促进两市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园区共建,构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到2020年,实施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合作平台,哈深两市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

2. 合作的重点任务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强化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两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要求,推动两市制造业优势互补,开展合作。拓展科技科研合作空间,发挥科技引领带动作用。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跨区域科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合作,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对接交流等活动。搭建合作平台载体,探索共赢发展新路。加强深圳高新区与哈尔滨高新区的交流,开展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重大政策研究,探讨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的新举措。产业园区合作方面,发挥两地互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合作,推动园区良性互动和共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