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识传播者类型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分析

知识传播者类型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9知识传播者分布类型对知识扩散的影响由图6.9可知,初始知识传播者的分布类型对于知识扩散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地,初始知识传播者呈随机型分布知识扩散绩效最高,垄断型分布知识扩散绩效最低,小团体型分布知识扩散绩效介于两者之间。文献[169,326,327]应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多智能体模型研究了知识源或创新源主体分布模式与位置对知识或创新扩散的影响,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知识传播者类型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分析

设初始知识传播者分布类型分别为:垄断型、小团体型与随机型。初始知识传播者比例为5%,知识交互策略为融合策略,网络拓扑结构为BA网络。初始知识传播者分布类型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如图6.9所示。

(www.daowen.com)

图6.9 知识传播者分布类型对知识扩散的影响

由图6.9可知,初始知识传播者的分布类型对于知识扩散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地,初始知识传播者呈随机型分布知识扩散绩效最高,垄断型分布知识扩散绩效最低,小团体型分布知识扩散绩效介于两者之间。文献[169,326,327]应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多智能体模型研究了知识源或创新源主体分布模式与位置对知识或创新扩散的影响,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本书研究相比上述研究有所提升,其明确对比了三种典型知识源主体分布模式的优劣,从而使本书研究更具管理实践价值。从仿真过程可知,基于知识特权的知识层级垄断与小团体知识保守主义将知识传播者局限在某些狭窄的层级与小团队内部,这限制了知识传播者的传播能力以及其他知识主体接触获取知识的可能性,从而使得知识层级垄断与小团体现象不利于知识扩散。而随机型分布所代表的扁平化网络结构,则因为有较少的组织层级与较多的授权,使得每个网络成员都呈现“核心化”,每个成员能够与更多的成员进行更加开放且有效的知识交流,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因此,在协同产品创新过程中,要提高知识的扩散绩效,杜绝知识的层级垄断与小团队现象,加强CPIKN的扁平化管理,使各个层级、位置的成员平等地拥有更多的获取、传播知识的机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