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转型方向

中国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转型方向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曾经一度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迫使中国加速推进产业革命,推广清洁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从产业技术层面上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整个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石油等资源消耗严重,缺口巨大,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11,875.05万吨;到了2015年,石油净进口已经达到32,976.01万吨。

中国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转型方向

3.4.4.1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方面。

中国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曾经一度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迫使中国加速推进产业革命,推广清洁技术,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从产业技术层面上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整个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3.4.4.2 资源枯竭因素(www.daowen.com)

自资本主义大工业市场制度确立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世界资源消耗严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石油等资源消耗严重,缺口巨大,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11,875.05万吨;到了2015年,石油净进口已经达到32,976.01万吨。[5]其他资源也有类似情况。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由于资源枯竭,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被迫开始产业转型升级。到2012年,中国已经分三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其中,东北亚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枯竭城市较多,占总体的1/3左右,共有24个县市(区)被入列,具体包括辽宁省的阜新市、盘锦市、抚顺市、北票市、弓长岭区、杨家杖子、南票区,吉林省的辽源市、白山市、舒兰市、九台区、敦化市、二道江区、汪清县,黑龙江省的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七台河市、五大连池市、鹤岗市、双鸭山市、逊克县、爱辉区、嘉荫县、铁力市。[6]资源枯竭迫使这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由于其后续产业储备不足、产业技术进步缓慢,许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还没有完成,仍然在传统产业的束缚之下徘徊。

综上所述,产业转型升级本质上是产业技术进步的过程,其根本动力在于市场需求,而在具体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种经济要素、政策要素、社会要素、环境要素都对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就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上述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