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杨致远:互联网时代的先驱者

杨致远:互联网时代的先驱者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杨致远被称为“世纪网络第一人”,开启了人类的网络时代。1994年4月,在斯坦福大学就读的杨致远与费洛为了完成论文,整天泡在网上寻找资料。杨致远和伙伴将Yahoo!1995年上半年,杨致远开始与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接触。聪明的杨致远认识到,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以我为主通过广告赢利。

杨致远:互联网时代的先驱者

9.杨致远——“世纪网络第一人”

杨致远1968年11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父亲在他两岁时去世。母亲是英文和戏剧教授,母亲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成长环境,在杨致远10岁时,她带领两个男孩举家迁往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圣何塞市,取英文名Jerry Yang。

杨致远于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只花了四年,他就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其间结识了戴维·费洛,两人于1994年4月创立Yahoo!,因此杨致远被称为“世纪网络第一人”,开启了人类的网络时代。

学习中的探索

1993年末,杨致远在斯坦福大学电机研究所攻读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大学里,他结识了学友大卫·费罗(David Filo)。当时斯坦福在日本有一个合作交流项目,于是两人报名到日本教书。日本的这段经历使两人的友情日渐深厚。

在日本期间,杨致远结识了哥斯达黎加的一位日裔女孩山崎晶子(Akiko),她同样来自斯坦福,不过她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回国后,两人频繁约会,最终于1996年订婚。

回到斯坦福后,杨致远开始频繁使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他和费罗都觉得网络范围“浩瀚”,查找相当不便,如果能够系统和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使用起来将事半功倍。

1994年4月,在斯坦福大学就读的杨致远与费洛为了完成论文,整天泡在网上寻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集到很多自己感兴趣的站点并加入到书签,例如科研项目、网球比赛等等。

随着这些收集到的站点越来越多,他们感到查找起来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把这些书签按类别进行整理,当每个目录又容不下时,再细分成子目录,而后编制成软件,并放到网络上让其他冲浪的人享用,结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欢迎。他们把这个软件命名为:杰瑞全球咨讯网指南。为了一个新的更容易记忆的称呼,在一连串拼字游戏之后,无意中他们想到了Yahoo这个词汇。Yahoo来源于《格利佛游记》,指一种粗俗的人形动物,由于互联网初期,应用者强调平等,因此从反精英自谦的角度出发是合适的。

杨致远和伙伴将Yahoo!网址告诉了朋友,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到斯坦福大学工作站访问Yahoo!的人越来越多,使校方大感困扰,抱怨这个东西影响了学校电脑的正常运作。

雅虎成为一个类似电话号码簿的索引擎,它将全球网址分成新闻、娱乐、科学教育等14个门类,下面再细分。上网者可以使原来茫然不得其门而入的上网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寻找投资

随着流量剧增,杨致远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于是他们一边精心打造他们的网站,一边积极寻找潜在的投资者,以进一步地发展Yahoo!。

1995年上半年,杨致远开始与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接触。

第一个找上门的公司是路透社,路透社市场部副主任泰森经常光顾雅虎网址。泰森迅速认识到“雅虎”消除了距离的远近,架起了用户与其欲寻找的信息之间的联系,路透社可以利用它扩大自己的影响。杨致远对泰森说:“如果你们不找我们,我们可能也要找你们。雅虎不仅只是一个目录,还是一种媒体资产。”

路透社与雅虎是朋友,但不是伙伴,合作过程中雅虎并未得到多少实惠。聪明的杨致远认识到,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以我为主通过广告赢利。

他们一边维护日益膨胀的网络资源,一边寻找商机,每天只睡4个小时。

杨致远回忆说:“这项工作很艰苦,但充满了乐趣。有时我有一种从悬崖上跳下的感觉,有时像置身于电影《塞尔玛与路易斯》,不知结局怎样。我们想用网络做一切,也许什么也做不成。但我们不在乎,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随后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简称AOL)找上门来,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在线服务公司正好缺少一个搜索引擎,希望雅虎能担此重任。美国在线的用意是收购雅虎,使杨和费罗都成为他们的雇员,保证可以让他们成为富翁。但也威胁说,如果不出售雅虎,他们将扶持另一家引擎公司挤跨雅虎。

两个人经过慎重考虑,拒绝了AOL。他们要自己经营雅虎,这不完全是赚钱的问题,雅虎是一项自己精心哺育的事业,创建和维护雅虎是一种乐趣,他们就是自己的主人。此外他们还担心把雅虎出售给AOL,最终也许会葬送雅虎。

随后杨致远又与MCI、微软以及CNet谈判,但只得到网景公司的资助。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当时非常喜欢雅虎的网站目录,1995年1月,他把网景浏览器一个最重要的按钮——网上搜索指向了雅虎。当网景浏览器的用户按那个按钮时,他会被自动地带到雅虎的网站。网景浏览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互联网。

最后杨致远找到了红杉资本公司,它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公司。

但红杉公司的莫里兹起初有些犹豫,因为雅虎实在太与众不同了,与“网景”的情况还不一样,雅虎本身只是“在网上提供服务”,而且是免费的,其商业潜力在哪里呢?至今,莫里兹回忆起1995年1月走访Yahoo!他说:“那里真的可以说是一片狼籍。杨致远与他的伙伴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服务器不停地散发热量,电话应答机每隔一分钟响一下,比萨饼盒扔得满地都是,高尔夫球棒随随便便地搁在角落里,电话机扔在地板上,整个屋子里连张椅子都没有,满屋子黑乎乎的,到处是脏衣服。我觉得杨致远和费罗大概连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过,莫里兹并没有被吓跑,杨致远和费罗最终使他相信,这种新生事物之中蕴藏着巨大商机!1995年4月红杉投资雅虎近200万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风险资本投资者,也是唯一的风险资本投资者。

红杉资本公司决定投资后,杨致远在1995年放弃即将完成的博士学位,成立Yahoo!公司和Yahoo!品牌。

Yahoo!公司的成立,无疑给两位年轻人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鼓励,开始将网络搜索引擎商业化。杨致远的“Yahoo!”将索引软件无偿提供用户使用,公司盈利则主要依靠广告收入。

由于当时能够提供免费信息检索服务的公司寥寥无几,因此Yahoo!得到市场广泛认可。检索系统实在方便,前景被普遍看好,广告收入也相当乐观。

第二轮投资战

Yahoo!面临很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尽快找到更多资金快速地发展!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开第二轮投资战,此前虽有不少广告收入,但转化为现金的数量极有限。这时日本的一家大财团软银开始向雅虎投资,这使杨致远的公司走向了新阶段。软银总裁孙正义是通过红杉公司认识雅虎的。杨致远得知软银要投资非常激动,这正是在日本创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时机。

1995年11月软银最终买下雅虎5%的股份(后来又大幅度增加)。两家公司迅速合资成立日本雅虎公司。雅虎第二轮投资的落实使其有能力扩大服务项目,并成功地应付一些不利的现实情况。此时软银已大举向因特网进军,仅向雅虎就投资6000万美元。

迈上康庄大道

Yahoo!的方向是什么?杨致远经过几个月的思考,认为Yahoo!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分类目录的网站,而是一种新媒体。是进入信息高速公路一个必经的门户。

事实证明,杨致远的思路和行为是正确的!他带领Yahoo!迈向了一条康庄大道!也把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所以被称为“世纪网络第一人”。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4月12日正式交易,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最终以33美元收盘。雅虎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www.daowen.com)

1996年4月,第一个雅虎国际版——雅虎日本站成立,之后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雅虎分站相继问世。

IPO成功之后,杨致远的商业潜能开始爆发。杨致远此时已经意识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体的冰山一角,他认为要让用户光临,必须不顾一切地宣传品牌。他决定在传统媒体上大做宣传,他要建立和做大这个Yahoo!品牌。对这一宗旨,他几乎达到狂热的地步。一开始他就斥资500万美元做电视广告,成为当时公司开出来的最大一张支票。股票报价、地图、聊天室、新闻、天气预报、体育新闻、黄页等内容,让用户目不暇接。这一想法比他的竞争对手提前了6个月,在网络时代,6个月足够干任何事情了。

Yahoo!的广告语是Do You Yahoo!,简直与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这一广告语在电台、电视台、杂志、报纸上轮番轰炸,无论你上网与否,都能见到Yahoo!的醒目标志。

“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这使Yahoo!与众不同的酷!”华尔街的分析家如是评论。

也有人说:Yahoo!酷主要是杨致远和他的伙伴酷,他们白手起家的传奇是无数传媒的焦点,Yahoo!是按他的意愿建立的:独立、年轻、富有创造力,还有谦逊。

Yahoo!的真正实力是它拥有一支超强的员工队伍,他们年轻,全部受过大学教育,他们给站点进行分类,精确细致,对手很难模仿。一般门户的分层只有两到三层,而Yahoo!有十几层。

广告客户蜂拥而至。新闻、电话黄页、分类广告、网上商场,Yahoo!的服务创造了新一代的媒体。

1996年第一季度,雅虎与竞争对手Infoseek、Excite、Lycos相比,每天的访问量就超过对手的两倍。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经有200万网民造访雅虎,累计每天1400万次。其中有75%是回头客。但杨致远并不满足于仅仅拥有一个可以吸引回头客的品牌。他说,“如果我们是个软件工具公司,就会被微软挤垮,如果我们是一个出版物,就像《时代》周刊一样有一批忠实的读者,那么就会长期发展下去。”

1997年年底,Yahoo!日均访问量达到9000多万人次,比所有对手访问量的总和还要多。

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场价值首次超过浏览器大王网景。

雅虎成了华尔街的宠儿,杨致远的财产也水涨船高。当然,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着世界。你每天早晨起来问:‘我起来干什么?’然后你就觉得如果你不去工作,雅虎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当年建立的小小网站现在每天都有千百万人使用,每当看到这情形,我们就会说一声:‘哇!’甚至打个寒战。这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1998年《福布斯》杂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杨致远以10亿美元的财富跃居第16位,成为高科技中的华人首富

1999年,杨致远和费罗已成为网络媒体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场价值高达390亿美元,而杨致远的纸面财富达到75亿美元。

2007年6月出任雅虎CEO一职。

2008年11月18日 雅虎董事会周一宣布,将为公司寻求一名新首席执行官(CEO);在找到合适人选后,雅虎联合创始人、现任CEO杨致远将辞去其当前职位,但仍将留任公司董事会成员。

社会评价与回应

Yahoo!的成功,与杨致远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清晰快捷的思维,不知疲倦地为事业打拼,使得他在竞争激烈、巨头云集的IT业中,脱颖而出!平易近人的作风,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也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致远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慈善和社交活动,不辞辛劳地到全世界各著名大学演讲,给广大的青年朋友讲述他成长与成功的经历,成为新一代知识型偶像

到目前为止,IT业有3位没有上完大学就跑出去开公司、最后变成著名的亿万富翁的人,他们就是比尔·盖茨、迈克·戴尔和杨致远。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IT业的头面人物,但他已经比较老了,在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廉颇老矣。让比尔萌生英雄老去之叹的至少有两个人……戴尔与杨致远。

有趣的是在任何一个相同的年龄上,戴尔都比历史上的比尔更成功;杨致远似乎更可怕,他迅速完成了一个亿万富翁的炮制过程,他的身份好像完全脱离了地心引力,火箭一般地飙升……眼下杨致远是美国华人首富。

比起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这些花上一辈子才完成原始积累的名人,戴尔和杨致远的经历真算得上神话,他们聚拢财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新的价值的代言人。……他们年轻,富有创造力,他们穿着牛仔裤和T恤上班,光着脚在工作间工作,从不喜欢发号施令,厌恶权力阶层。这使他们成为时尚,疯狂地出现在大小杂志的封面。

评论者将这种偶然视为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他们引用杨致远的一句话:人人都说美国机会多,但当时没有人能想到机会的降临,犹如雅虎一般。

杨致远告诉记者,机会是偶然的,但取得成功并非如此,你把一种嗜好变成了一个事业,这需要巨大的努力。

杨致远说:“我喜欢现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动的是能将传统世界融入新时代。”“经营Yahoo!的感觉好像被人从直升机上扔下去、然后在山上滑雪的那个人,他不知道哪儿有树,哪儿是悬崖。我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再一次两手空空,我也不在乎。”

杨致远说:“或许我这么说有点怪,但是,我确实觉得自己还没有取得成功。”“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所以,我应该继续保持谦虚、执着。”“我们很少有时间反思我们所做的一切。但是,一旦有时间,我就会注视着在雅虎与我共事的伙伴们。看着他们,我就感到自豪、满足。”

经典语录

1.从某种意义上,担任雅虎首席执行官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工作,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做出两难的抉择。

2.有时候我感觉到过去的13年里,我一直在接受(CEO)培训。

3.在创业中,过程始终比终点更为重要。

4.如果只是为了成功和金钱创业,能接受失败吗?不能。怎样才能接受失败?是因为能坚持,对所做事情的热爱,一种固执的“笨”。

5.Yahoo这个词在英文中是‘没有知识水准’的意思,创办雅虎时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寻找。我自称为Yahoo酋长,也就是最没文化的人。

6.在斯坦福呆了将近9年,只要再坚持一年就可以把博士念完了。对于中国人来说,能读完博士还是一种非常大的成就感。但我当时90%的精力都在Yahoo!,只有不到10%的精力来念PHD。我觉得人不应该欺骗自己,于是就放弃学位,选择了创业。因为一直没有拿到PHD,所以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