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访中国博客界奠基人方兴东

探访中国博客界奠基人方兴东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方兴东决定:把“博客网”全面商业化。2005年9月,博客网获得4家风投总计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也是国际风投在中国互联网2.0时代针对博客网站的最大一笔投资。方兴东对博客网这样定位:“博客中国是一个服务公司,不是产品公司,不是技术公司,甚至不是媒体公司。让博客用户在这里安家落户,满意舒心,才是追求的根本!”

探访中国博客界奠基人方兴东

9.方兴东——“中国博客教父

中国的互联网史上,有一个新兴力量在崛起,那就是方兴东所创立的博客网。2002年,在北京一个简陋办公室中,方兴东邂逅了博客,并且激动不已。几年过去,在互联网2.0大潮方兴未艾之际,博客网已经以数百万人的注册量成为全球第一博客门户,进入收获的丰收季节。

声名鹊起

方兴东,196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1987年~199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3月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原主攻方向为高电压技术。1999年9月休学创业

方兴东在2000年前后声名鹊起。他曾在200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青年”、“IT新时代十佳青年”及“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大人物”。

出于通过网络拓展发布渠道的需要,他创立了博客中国。这个网站推出后一度吸引了一批严肃作者加入,成为中国互联网试水博客的开端,此后逐步迈入良性循环,影响日增。

“我没想过上市,也没打过广告。基本上我就是第一编辑。”“从2002年到2005年,网站流量每3个月就翻一番。数据完全真实,那是最好的状态。”起初带宽是向263网站借的,一台服务器是CNNIC的。

2004年方兴东决定:把“博客网”全面商业化。

同年,方兴东与正在美国读博士的卢亮相见恨晚,听说对方有基于开源软件的千万级用户平台,欣喜之下向其提供了10%的股份,请对方担当博客中国的CTO,操刀设计“下一代”平台与架构

爆炸式增长使博客中国在2004年11月进入Alexa全球网站流量专业排名前500位。2005年5月,博客中国排名再度升至前100位,并被誉为“中国互联网2.0时代”的领跑者。面对完美的流量和可预期的未来,方兴东判断“百度之后就是我们了”,慨然发出“赶超新浪”的宣言。

“一群乞丐”

2005年7月,随着博客应用从日志推向个人传播、深度沟通、娱乐休闲,博客中国正式改名为“博客网”。此时的广告收入已能养活二三十人的团队。

2005年9月,博客网获得4家风投总计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也是国际风投在中国互联网2.0时代针对博客网站的最大一笔投资。此外,还有五六千万美元等在门外排着队。

既然“不差钱”,方兴东决定招兵买马,扩张团队。高速扩张后,企业心浮气躁,充斥着激情和混乱。有人曾把这一过程比作“一支农民军攻入国都,每个人都在谋划自己在新朝廷中的位置”。

2006年登陆纳斯达克已经被列入战略规划。有钱了,包括方兴东在内的管理层却不知道怎么花,为了在未来上市公司及权益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大家不约而同地开足马力做策划、定项目、争资源。1000万美元如流水般花销出去。

可人越多越缺人。融资后,博客中国半年间从四五十人扩张到三四百人,招募了多家互联网名企的高手,倚仗以往的资历,彼此谁也不服谁,甚至连各自的语词系统也不一样。比如同是“社区”概念,有人认为是即时消息,有人认为是论坛,有人认为是文章下的评论。听着都有道理,但对网站而言,连基本概念都没有进行及时统一,何谈系统融合?

此外,支持他人的竞争性项目意味着一部分人无事可做。原本应属于工作的热情被转移到了业务以外的关注上,拉帮结派很自然地产生了。小团体之间协调、配合成了空谈。由于扩张过快,后台协调、执行配合难以跟进。从目标到结果,由于执行不力导致的问题频发,但部门之间却忙着推诿和争权夺利。

博客中国一度有十几个总监、副总监。队伍不好带,管理乱了套,低级错误埋下怨愤的种子。比如说,某高管因为经常值夜班,公司报销了其在附近的租房费用,可新任人力资源总监坚持“严格管理”,不但取消其福利,还要其“退赔”往日报销的款项;企业还提出了严苛的竞业禁止协议,“按照协议文本,离职后除了在家呆着,哪都不能去”;没有被认同的共同价值观,管理层贪污的传闻不绝于耳……类似举措层出不穷,大干快上的结果是全面混乱,资源、凝聚力逐渐被耗尽。“扩张病”来如山倒。

“虚君”

在博客中国,董事长方兴东很早就成了被架空的“虚君”。他的投票权形同虚设,日常监管也屡遭阻力,加上后续融资无法进入,创业者驾驭公司“权力失控”的问题一一呈现。(www.daowen.com)

方兴东从不讳言自己是管理外行。尽管不恋权位,2006年自己的出局与回归,他仍然感慨万分。当时,在7人组成的董事会中,创业团队占3人,除方兴东以外,COO来自联想投资、CTO卢亮还是博士生;风投方面的4个代表则互有渊源,而且对博客中国颇为重视,初期每周都参加例会、积极介入管理,甚至连产品发布会都参加。如此架构本来就不利于只持一票的方兴东掌控局面,加之方兴东是土鳖博士,英语口语听力并不擅长,由此导致其在董事会上沟通不畅,没过多久就被民主孤立了。2006年3月,方兴东卸任CEO。“之前相处都很愉快,没想到后来会对公司失去控制。”

在2005年,方兴东就已经感到,很多事情自己推动不了。他每天习惯了盯流量、发稿量,但技术部门后来连每日统计都不让他看了。财务开支早已无需他签字,之后网站改版也与他无关了。

方兴东离任CEO之后,继任者并没有找到止血良方。在公司管理层面,在一批希望挣快钱的“梁山好汉”的集体领导下,各项业务“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由于高管极力采用期权机制,面对上市无望,期权成了一张白纸,高管们纷纷选择离开。

2006年下半年,情况越发糟糕。钱继续像流水般出去。投资方开始考虑如何“处理”博客中国的问题。2006年11月,面对无法收拾的残局,被边缘化的方兴东重新回归CEO岗位。此时,1000万美元的二期风投已近花完。COO和CTO也已离任,公开的辞职理由是前者“心脏不好”,后者“间歇性耳聋”。

服务之“痛”

博客网的服务成为方兴东心中的抹不平的一个“痛”,因为访问速度、服务不细致、内容不健康、互动不成熟等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客户产生了负面反馈甚至责骂,这些一直困扰着他。虽然曾经由于资金原因导致硬件设备带宽没有很好到位,虽然博客网在高速发展中缺乏完美无缺的客服,但是,对于用户的重视和诚意一直是方兴东的一个绝对信念

方兴东对博客网这样定位:“博客中国是一个服务公司,不是产品公司,不是技术公司,甚至不是媒体公司。让博客用户在这里安家落户,满意舒心,才是追求的根本!”“博客网:你我的网络”成为博客网的远景,也成为博客网的服务“圣旨”。

方兴东这样理解:“必须将网站和用户放在平等地位。用户是上帝,有点夸张,但是用户是博客网同等的组成部分,这是真理。作为网站的建设者,过于自我为中心,是第一大忌。我们这一点还是做得不够,很多产品和决策还是没有真正与用户平等协商、对话和选择。”“博客网:你我的网络,需要我们加强和用户的良好沟通,形成定期的用户座谈,逐渐创立用户委员会,将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需求作为决策的第一参考,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已经决定亲自抓客服,并且让公司所有高层也将公社客服论坛设为首页,争取每天能多看到用户的意见,感受用户心声,争取能够加速改善博客网的产品和服务。

对用户良好体验和美誉度的追求,对方兴东来说即使不是要求完美无缺,至少也要力争上游。刚刚获得千万美金融资,他就表示,融资后的第一笔应该化在基础设施上,让用户率先分享成果。“融资到位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彻底改善带宽和服务器”。最新推出的“自由城”博客服务架构有望成为贯彻方兴东服务理念的全新样板。

“撒手锏”

方兴东非常重视博客网的品牌推广,但是与张朝阳个人做秀式的品牌推广风格相异,他更加倾向于一种含蓄而说理的自我推广方式,在访谈、研讨、赞助、广告、出版等推广方式中,他更偏好于通过研讨和出版阐述自己的博客世界,来扩大博客网的影响。访谈、出版和博客式主题传播,已经成为方兴东和博客网的品牌推广的三大秘密武器。

每年方兴东都出席大量的访谈、研讨、酒会、庆祝会,在每个公开场合,他都成为博客网和博客理念的最大鼓吹者,无论一些竞争者是否承认,无数事实早已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博客布道第一人的地位。

通过大量的博客出版,方兴东不遗余力的为自身的品牌推广“加热”。方兴东的IT路,一直为互联网、博客、自由软件、知识产权开放以及挑战微软摇旗呐喊,陆续出版《IT史记》、《博客》、《起来——挑战微软霸权》、《数字神坛》、《骚动与喧哗》、《中关村之死》、《创新式摧毁力》等IT专著20余部,累计达上千万字。

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是方兴东的炒作“撒手锏”,一种博客式大集中的深度传播模式。从盛大、新浪风波,到百度上市,到“雅阿”事件,我们都可以看见方兴东及其团队在发现热点、放大热点、吸引注意力方面的巨大力量。这一模式将传统传播手段的深度采访、纸媒文章、门户文章、背景资料引用、专家分析等,与全新的博客2.0传播中的博客评论、博客揭露、博客互动等相结合,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间中同时给予围绕事件主题的大量传播信息,兼具思想性、时效性、草根性、专业性和主动参与性,博采各家之长,为博客网扩大影响、打造核心传播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思考者

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方兴东是精英,但是他从来没有以精英自居,他希望自己成为中国民间草根力量的代言人。无疑,他又一次把握住了中国社会发展脉搏中最有力量的一个因素。草根的崛起并不是精英的末日,但是会改变原有的双方关系。在一些精英的眼光中,草根永远应该沉默,他们无法接受和容忍草根登上自己一度独占的话语殿堂。可是,草根走上社会的前台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潮流,方兴东的农民血液、草根情节使得他成为精英中的叛逆、草根中的英雄。在网络打拼的商业生涯中,方兴东最关心的是话语权的公平分享,博客给他的理想带来了最大的支持,通过博客网的运作,大量原来默默无闻的思想者浮出,大量伪精英暴露无余,从舆论到思考、互动的诸多领域,因为博客模式的出现,使得草根文化越来越走向主流,使得草根们的理想更加贴近现实。

在互联网行业,有人做实业,也必须有人来思考,事情就是这样,方兴东是一个思考者,他希望自己成为中国民间草根力量的代言人。

对网络,方兴东有一个观点,在以前,几百万“精英群体”构成中国网民主体,而今,几亿大众网民将几百万“精英”完全变成网络“少数民族”。因此,他的草根文化个性,其实也是基于对于国内网络发展历史趋势的一个基本判断而作出的选择。

草根文化就是互联网2.0时代的文化,就是自由、开放和分享的完美统一。方兴东认为,对于博主本人,对于阅读博客的人;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工作,对于生活,“越分享越多”是博客最重要的精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