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中国移民菲律宾: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移民菲律宾: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6年7月4日,菲律宾独立,菲律宾共和国宣布成立。1974 年中菲建交后,华人成批入籍,从侨民转变为公民,基本上享有与菲律宾土著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权益,也因此提升了华人的经济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是第二次移民潮,他们大部分依1995年菲律宾第7919号共和国法案申请合法化居留,尽管其中有许多人并不符合条件。

新中国移民菲律宾:历史与现状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独立,菲律宾共和国宣布成立。1962年,菲政府宣布把菲律宾的独立日从7月4日改为6月12日(即菲律宾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日子)。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菲律宾政府对华人实行的严厉入籍政策,使华人在菲律宾的社会政治生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1974 年中菲建交后,华人成批入籍,从侨民转变为公民,基本上享有与菲律宾土著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权益,也因此提升了华人的经济地位。菲律宾华人在继续保持出色的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开始表达参政意识,谨慎地参与各种政治活动。1948年菲律宾宿务省的华侨人数为6014人,其中宿务市的华侨为5062人,后者占前者的85%左右。与战前相比,宿务的华侨减少了,这自然是战争的结果。根据1953年外侨登记的数字,宿务省的华侨为10272人,按85%计,宿务市的华侨应为8731人,与1948年相比增长了72.5%[9]。至1960年中期,宿务市华侨人数估计为25000人[10]

1949—1978年间,中国被迫实行封闭政策,对外贸易主要通过香港进行,出国人员基本上限于公务出国,持续数百年的对外移民活动基本停止。1978年以后,中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允许国民因私出国,乃至移民国外。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绝大多数中国新移民前往发达国家,尤其是北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也成为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与国际移民的流向变化大体相似。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是第一次新移民潮,第一次移民潮的特征是移民者大多在菲律宾有着直系亲属,或以继承遗产或与家人团聚为由前往菲律宾,因为有直系亲属的照应,目前大都已经融入主流社会,并已取得菲律宾国籍或者永久居留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是第二次移民潮,他们大部分依1995年菲律宾第7919号共和国法案申请合法化居留,尽管其中有许多人并不符合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菲律宾亲友的帮助下,大陆人往菲律宾的移民特别是闽南地区移民就没有间断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是第三次移民潮。除了闽南和广东地区这些传统侨乡外,大批来自中国内陆地区的移民也纷纷前往菲律宾谋生,使得新移民来源地开始多元化。第三批的移民和第一、二批的移民相比,在菲人脉基础相对薄弱。第一、二批的移民主要是借助奋斗有成的亲属的帮助赴菲谋生,所以他们比较容易融入菲华社会。第三批移民有的是依靠朋友、同学、乡亲的关系,有的甚至一点社会关系也没有,就在中介的帮助下来菲发展。截至2006年,菲律宾华人新移民人数大概是15万~20万人。根据洪玉华的统计,2005年,持有中国国籍的华人移民大概有10 万人,不到一半的人是合法居留。据庄国土教授的研究,2006年菲律宾华人的数量达到了150万。(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