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汽车强国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路径

建设汽车强国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路径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制造强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选好龙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直接就业人数正向300万大关逼近,而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同时,“中国制造—世界销售”汽车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中国汽车业走向世界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就业和税收机会。反之,建设制造强国也为建设汽车强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首先,世界制造强国无一不是汽车强国,制造业的兴衰往往与汽车业紧密相连。

建设汽车强国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路径

那么,建设制造强国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建设制造强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选好龙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完全有理由把眼光放得更高、更远些,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战略选择,而无须再过分关注眼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链条长、拉动性强的产业,即使眼前能力弱,也必须要选择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息息相关的支柱性产业来进行培育发展。而汽车产业正是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最佳突破口之一,是国民经济当之无愧的支柱性产业。说得更明确一些,要建设制造强国就必须要建设汽车强国!这并非笔者王婆卖瓜,而是基于对汽车产业的充分思考和深刻理解得出的结论,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其一,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无可比拟。

以规模和产值看,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而美国即使在最巅峰时期也不过1700万辆。2012年仅汽车产业本身的产值就高达5.29万亿元。汽车产业在国家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方面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时首选汽车产业的原因之一。

以吸纳就业看,汽车不但自身产业就业大军队伍庞大,而且带动相关产业(包括其他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的间接就业数量更为可观。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直接就业人数正向300万大关逼近,而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这还没有包括因汽车工业而产生的基础建设、管理部门以及非汽车产业中与汽车使用有关的就业。

以发展潜力看,2012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88辆,而包含不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平均水平则为159辆,越来越多无车的中国人开始有能力购买汽车,一些大城市的限购、限行恰恰从反面证明了中国汽车消费的潜力巨大,未来预期居民收入翻番,将为汽车消费带来更大的商机。同时,“中国制造—世界销售”汽车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中国汽车业走向世界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就业和税收机会。在这种历史机遇下,如不坚定地做强本土汽车产业,将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社会价值看,在与百姓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大众化消费产品中,汽车是价值仅次于房地产的大宗商品,而相比于房地产的一次性投资,汽车又是需要不断置换更新的商品,平均十年左右就要以旧换新。从百姓角度来讲,拥有汽车事关幸福指数,是其“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角度讲,让国民享受到便捷的交通是一种责任,汽车产业是一项民生事业,更何况国家可以从中获得大量利税。

其二,汽车产业的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绝无仅有

如图1-1所示,汽车产业是以整车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为主线,贯穿原材料、机械电子能源、金融、服务以及基建等各个领域,涉及人才、管理、技术、品牌等诸多要素,几乎与现代民用产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关联的立体式产业网络。其巨大的拉动效应不仅几乎覆盖了整个制造业,还延伸到制造业之外的相关产业。

1-1 汽车产业庞大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产业关联性(www.daowen.com)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汽车厂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规划、研发、采购、生产、质量、销售和售后,做好自己的管理、技术、法务和财务,还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相关产业的强弱也决定着汽车产业的水平。例如国家基础工业水平低、制造装备和工艺能力不足,汽车制造水平就会受限;供应链完整度低、零部件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自主品牌就没有话语权;人才缺口大,自然会导致发展滞后和恶性竞争;金融服务跟不上,汽车消费就会受影响,等等。

作为民用工业中最为复杂的产业,汽车的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资金、人才和技术都高度密集。因此,建设汽车强国的过程,也是提升机械、材料、电子、能源等相关产业水平的过程,是促进金融、服务、基建等领域发展的过程,是国家不断改善创新环境、通盘考虑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最后也是培养技术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优秀人才大军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说,建设汽车强国正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最直接的拉动和最有效的举措。反之,建设制造强国也为建设汽车强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没有汽车强国成为制造强国这一皇冠上的明珠,制造强国就会显得乏力,会失去直接动力,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符合产业结构演进方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业的关联度强、能够带动众多的相关产业发展等四个方面来看,汽车产业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全新攻坚期,做强汽车产业无疑是持续增长、以质取胜、提升制造业含金量的重要战略抉择。

其三,汽车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关系紧密。

首先,世界制造强国无一不是汽车强国,制造业的兴衰往往与汽车业紧密相连。例如英国,其制造业的衰退与其汽车产业空心化是同步的;又如俄罗斯,民用工业的短板与汽车产业的艰难也是息息相关的。一国汽车产业对于其制造业的关系,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其次,反之世界汽车强国也无一不是制造强国,汽车产业在这些国家都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2012年仅3家本土整车企业的销售额就高达3303亿美元;德国,汽车工业的总产值2012年达到4654亿美元,汽车产业为德国解决了1/7就业,带来了1/4的税收;日本,仅6家本土整车企业2012年产值就达5355亿美元,目前在家电业地位受到挑战的情况下,汽车产业已成为日本制造业唯一的支柱;韩国,后起之秀势头迅猛,现代和起亚两家汽车公司均已进入世界500强,2012年销售额合计1091亿美元。可见,汽车产业的重要作用及支柱性地位无可替代。这些国家并非都是汽车消费大国,但都成为汽车强国和制造强国。以拥有核心技术、一流品牌的本土企业为基础,通过出口及在他国建厂,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利润和国家税收,同时解决了大批本国国民的优质就业。

最后,以带动效应来看,汽车产业对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的推动力无疑是最大的,试问还有什么产业自身具有巨大的规模,又与如此众多的其他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呢?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在个别相对孤立的领域取得突破意义有限。瑞士可以凭借精密制造而闻名于世,但中国如果仅仅是钟表造得好,肯定无法构成制造强国。唯有把汽车这样关联度极强的产业做好,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短板要素的不断突破和提升,才能提升整个中华民族在更高端制造业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向着制造强国的总目标迈进,并持续拥有这一核心竞争力。

总之,汽车强国战略既可以说是制造强国战略最核心的子战略,也可以说,两者如同鸡和蛋一样,是互为因果的互动要素。汽车要做强,整个制造业必须做强;而汽车做强了,又会推动制造业走向更强!一句话,汽车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强则国家强!两者相辅相成,决定了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所以,做强汽车产业,建设汽车强国,让汽车更好地服务于十三亿国民,是国家战略,不是地方战略,更不是企业战略。也只有站在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才能制定落实好汽车强国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