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部改革还是外部压力?

内部改革还是外部压力?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传递的信息也表明,未来竞争性产业将鼓励混合所有制。这既是一种支持,也是一种冲击,还是一种鞭策。

内部改革还是外部压力?

汽车商业评论:关于要不要放开股比,现在有两派正在进行争论——一派是以厉以宁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要遵循市场规律,应该放开股比;另一派是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业内人士,认为不应放开股比。您的意见呢?

赵福全:实际上,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强调一面的时候,等于选择忽视了另一面。

市场经济、公平竞争、“乱世出英雄”的角度,似乎是应该放开;但如果仔细考虑“公平竞争”这个概念,则需要真正实力相近的双方进行竞争。

股比放开或者不放开,考虑的大前提,都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要做强和能否做强。

汽车商业评论:这一点我们非常赞同,但是不放开股比为什么就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做强呢?

赵福全:从竞争的角度,“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对的。但是有另一种可能,在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并不具备足够实力的情况下,盲目放开有可能导致全军覆灭——当然,如果“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要自由竞争,其他无所谓,放开也无妨。

但是我认为,我们当下所做的一切努力,是为了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在最终的竞争中胜出,并在竞争中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才是大前提。中国汽车产业现在已经做大了,但还需要做强。

放开也一定是为了让中国汽车产业变得更强、更有竞争力,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缓冲时间,一下子就放开,会让大家措手不及。

我的基本观点:眼前不放开,但未来一定要放开。中间这个过渡时间要足够长,让自主品牌有时间做好准备并形成竞争力;但这个时间又要足够短,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压力,“扶不起来的阿斗”最终也应该被淘汰。

汽车商业评论:您觉得这个时间是多长?

赵福全:我认为是两到三轮产品开发的时间,大概十年左右。十年的时间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并不算一段很长的时间。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认为十年以后,照目前这个样子,可能国有车企就已经全军覆没了。我的出发点是,如果现在放开,中国汽车产业可能还有救,十年之后可能就没救了。(www.daowen.com)

赵福全:我所说的现在不放开,指的是对外,外方与中方的“50∶50”不放开;但与此同时,对内应该先放开,要让更多的有志于汽车产业的企业有成长的空间,让更多的“黑马”能够闯出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传递的信息也表明,未来竞争性产业将鼓励混合所有制。今后民资是否也可以入资国企?这既是一种支持,也是一种冲击,还是一种鞭策。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想靠目前的这些国有企业为底子振兴汽车产业的话,应该尽早放开。

赵福全: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东风,一方面加快进行国企体制改革,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放开竞争,并不一定是外资入主国企,未来可以将民资引入国企。

汽车商业评论但在当前有合资公司作为“奶妈”的前提下,民资入主国企,我们认为比较难。

我们往细里分析:现在每个国有企业都有“奶妈”,甚至每个都有好几个“奶妈”,即合资公司,这让它们过得非常舒服,就像温室里生长的孩子们,内部变革的冲动非常小。如果把这些“命脉”掐断,逼着它由里向外进行变革,同时民营资本进入,将国有企业变成一个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国资成分不再是50%,而变成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少,让其在董事会的掌控下运作,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这些汽车公司正常运作。

您也知道,外界都在批评,现在的国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各种的“不正常”,各种官僚主义、各种繁文缛节、各种复杂关系。例如,有诸多供应商并非“择优录取”,导致中国当下汽车产销基数如此之大,却连供应商都培养不好。

所以必须改革这种局面。而这种改革,如果依靠国资委主导,可能收效甚微;但如果股比放开了,在外部压力到来之后,它们可能就愿意或者说不得不把这个事情做好。

赵福全:我想强调的是,股比放开与国企体制改革是两回事,前者并非后者的前提。我认为,如果下定决心,是可以用全新的机制来考核国有企业的。国企体制的改革,尝试允许各种资本的进入只是一方面,更需要的是考核机制和目标的调整,是用人机制的改革,要给企业更大的自主权,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如果不这么做,即使你放开了,也并不能达到做强汽车产业的效果。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理解您的观点,也认为保存合资企业作为“奶牛”,依靠混合所有制做大做强,这是最理想的,但我们也认为如果不放开股比,完全做到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应该放开股比,然后让市场逼着它们做这些变革。

赵福全:我们要明白,并不是合资企业造成了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不够强大的现状,实际上还是机制的问题。如果机制不转变,没有合资企业也会是现在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