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放开有序时:优先外部还是内部?

放开有序时:优先外部还是内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引入国有之外的资本,也就是对内先放开。内部如果不放开,制定外部股比放开的时间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认同股比放开,不是说要放弃国有企业,而是为了它们更快成长。现在放开股比,外方的经营潜力和产能就会释放出来,对民资自主品牌也将是一种伤害。

放开有序时:优先外部还是内部?

汽车商业评论:没有合资企业,不少国有车企的日子可能就过不下去了,它不就想改变了吗?

赵福全:都到了过不去的时候,还让它们和外资品牌直接竞争,那它们不就更没有机会了吗?

我们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是让它们不行就死掉,还是确保它们不死掉,顺利地过渡,然后继续作战?我认为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后者。

自主品牌是我们自己的“儿子”,虽然最终目标是要把他们放飞,但绝不是希望他们摔下来。这是需要搞清楚的大前提。

汽车商业评论:虽然切断了来自合资公司的“奶水”,国有车企将面临困境;但是现在外面的资本很多,新的奶源很快就可以进来了。

赵福全:新的“奶水”进来了,但是要做的事情有差别吗?还是要做自主品牌,还是一样的能力不足,还是一样的差距明显。那又何必切断旧“奶源”呢?

汽车商业评论:但不同的是,管理层变革了,是真正在董事会授权下进行自主的经营管理

赵福全:对,是管理层变革了,但是这和合资与否没有关系。现在不是把合资撇开与否的问题,而是没有要求国企专心做自主品牌。你可以让它不要依赖“拐棍”,但是在它还不能自己走的时候也没必要把“拐棍”折断。破釜沉舟是迫不得已,现在还是应该把“船”先留着,同时明确告知什么时间我就要把船沉掉了,它必须抓紧努力。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国有车企即使没有把自主品牌做好,由于还有一两家效益良好的合资公司,可能依然不会感觉到危机,至少一些人会觉得在他们任上没有危险,这种退路很危险。

赵福全:我认为必须有一个明晰的前提,争论股比放不放开才有意义。

即使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股比也可以选择不放开,因为WTO并没有规定放不放开股比。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竞争中是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但是这需要自主品牌以及合资企业的中方有一个提升的过程,一个准备的过程,我认为要给它们时间,因为以前并没有明确要求它们做好完全放开的准备。

所以我说眼前不放开,未来一定要放开。未来放开是解决您提到的问题——要让中国汽车企业在充分竞争中或成长或被淘汰;而眼前不放开,则是要给它们机会发展,毕竟做强中国汽车产业只能靠本土企业。国家如果把本土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这样做。

汽车商业评论:但这些“孩子”,我们认为不一定能够扶得起来。并不是说现在这些国企的领导人能力不行,相反,他们中有很多优秀者,而是因为国企天生内驱力不足,这些领导人要做成事情,有各种羁绊。所以“合资股比放开”或许是一块多米诺骨牌,促使国有车企在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变成混合所有制,从而促进企业机制转变,最终有助于整个产业的提升。

赵福全:我部分认同上述观点,但是从国家层面,不能“怒其不争”就“拦腰斩断”,一定要有一个缓冲时间。具体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但是如果从整个汽车产业的角度考量,我觉得应该留足两到三轮产品研发的时间。而且从改革开放的时间表而言,十年时间也不算漫长。(www.daowen.com)

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放开股比、充分竞争,但如果要把这个时间跨度变为“零”,我认为不可以。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放弃它们,而是认为当下它们还有一定的实力,而只有通过迅速的重组,才能有更大的希望与机会。

赵福全这不正需要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吗?如果体制、机制改革都已经在进行了,又为什么还要“破釜沉舟”呢?

汽车商业评论:但是体制机制改革有两种,一种是我要改,一种是要你改。如果没有股比放开,就会变成“要你改”,动力不足;而如果股比放开,就是“我要改”。这样才能让国企迅速动作。

赵福全:我们说的并不矛盾。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引入国有之外的资本,也就是对内先放开。这样既保护了本土企业,又提供了改革的激励。为了做强中国汽车产业,我认为应该如此。

汽车商业评论但是对内未必能放开。

赵福全:这样说的话,即使合资企业关掉,内部也可以不放开。对外合资股比的放开,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进行有附加条件的开放;对内马上就应该开放。内部如果不放开,制定外部股比放开的时间表,是没有意义的。

实际上,造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都需要时间。记得我刚回国的时候,国内汽车产业是什么情况?看看今天,变化难道不是翻天覆地的吗?再过十年,一定又会今非昔比。

国企做自主品牌现在没有动力,那么我们就要给它动力,放开民营资本。同时更要加强对做好自主品牌的考核。造车的基本规律是没办法违背的,进步总需要时间。不是有了体制、资本就可以了。

汽车商业评论:如果有了好的体制,这个十年不是会发展得更好吗?我们担心在现在的情况下,未来的十年被白白耽误掉。我们认同股比放开,不是说要放弃国有企业,而是为了它们更快成长。

赵福全:我认为不会耽误时间。过去十年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也没有哪家自主品牌能够与丰田通用、大众等国外汽车品牌抗衡,如果再给它们十年时间呢?现在放开股比,外方的经营潜力和产能就会释放出来,对民资自主品牌也将是一种伤害。而合资企业的中方更需要时间来打好基础,发展自主品牌。内部动力不足的问题,应该通过改变体制和考核机制来解决,而不是放开股比。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不放开合资股比,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未来国有车企的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仍处于主导位置。如果国有资本还起决定作用,情况就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赵福全:所以要改变国企的体制以及考核的目标和机制,不以合资企业赚多少钱为标准。或者说,以前是考核企业的利润为主,自主品牌的进步为辅;今后必须调过来,以考核自主品牌的成绩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