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归DNA的传承之路

海归DNA的传承之路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的确,海归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当中一面特别的旗帜,他们的作用在新常态下的今天,或将更趋凸显。首先,有理想、有追求、不服输是存在于我们骨子里的DNA,这是我们今天取得一些成绩的内因。同时,我们不能以海归身份自居,要把自己看作中国汽车产业大军中的一分子。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海归群体带来的是一种理念、一种体系、一种文化。

海归DNA的传承之路

【精彩语句】

“我们首批回国的海归就像是汽车行业中的吉普赛人,永远在‘流浪’。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人依然还是忧国忧民的‘五四青年’,怀揣着理想,在不懈地奋斗。”

“新形势下,海归的作用更多地应该体现在经验的传承、技术的创新,以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上。尽管这些作用和以往相比,可能不会‘惊天动地’,但是其深远意义是不遑多论的。”

【编者按】

这是赵福全教授在“首届汽车海归人才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不长,但有游子报国的情怀,有追求理想的信念,更有岿然不动的坚持。的确,海归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当中一面特别的旗帜,他们的作用在新常态下的今天,或将更趋凸显。

作为海归中的一员,我认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大家需要形成一个共识。这其中包括对产业战略设计、产业大环境、人才价值输出等多方面的思考。所有有识之士的“正能量”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成为国家层面上较大的“正能量”。中国汽车产业如今度过了60载春秋,在这60年里,特别是过去的十年,海归这个群体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家对中国汽车产业都有着很深的感情。这其中既有报国梦、民族情,还有游子心。这是有目共睹的。

海归回国的这些年中,人情冷暖有之,酸甜苦辣有之。我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中国汽车产业既有自己的认识,也有特别的感情和期望。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思考。

首先,有理想、有追求、不服输是存在于我们骨子里的DNA,这是我们今天取得一些成绩的内因。同时,我们这批海归也幸运地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和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外因。所以我们海归这群人要客观地分析和衡量自己取得的成绩,做到“不悲不喜”。同时,我们不能以海归身份自居,要把自己看作中国汽车产业大军中的一分子。

同样的,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并不表示我们参加座谈的这批人就代表了整个海归群体。海归的定义很宽泛,在国外有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人都是海归大家庭的一分子。其实汽车行业最大的海归是万钢部长。他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为所有汽车海归们增光添彩,这样的海归人才当然越多越好。至于说到个人利益和奉献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是不矛盾的。(www.daowen.com)

如今我们对自己更要有正确的认识,在肯定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海归们要勇于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都懂,但同时也要相信凭借之前扎实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基础,我们是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总的来说,海归群体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社会舆论和我们自己都不能将海归另类化。

其次,面对个别的质疑我们要有岿然不动的信念,同时要把这种信念传递到行业中去。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海归群体带来的是一种理念、一种体系、一种文化。无论我们在企业中的位置如何变化,都不能忘记我们最根本的价值——用我们的理念影响企业,通过身体力行,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进行“治本”式的优化。在这里我想强调,我们海归不要轻易放弃我们的坚持,要沿着知识更替的进程不断学习、寻求进步。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要把目光更多地投射在整个行业内,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企业。

汽车产业发展太快,机会太多,但是也需要主动去抓,某种程度上既是“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我们要坚持真理、不断学习,在此基础上放平心态,让心胸更加开阔一些。当前,中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解决一些事情,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当然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差别,新形势下,我们的作用更多地应该体现在经验的传承、技术的创新以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上。尽管这些作用可能不会“惊天动地”,拥有耀眼的光环,但是其深远意义是不遑多论的。所以,我们的心态更要放平,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作为早期出国的一群人,我们也应该思索一下未来自身的定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最后,我认为新常态下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正规化、国际化以及掌控核心技术,这三者缺一不可。恰好在这些方面我们海归都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国内不少车企现在都想“走出去”,我们在这方面优势更大。大国经济必须抓实体,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做强。没有汽车强国的支撑,我们恐怕很难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试想没有很强的制造业,怎么拉动内需?怎么出口换汇?实际上,汽车强国是国家战略,而非企业战略。如果国家不想做强,企业很难做强。不要以任何借口来讲汽车产业已经难以做强了,其实关键首先还是想不想做强。

另外,汽车企业做强,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而且一定要走自主创新、正向开发的道路。目前的确形成了不利于创新、不利于掌握核心技术的市场环境,这种情况亟须调整和快速改变。国家战略不能从个别企业出发,而应高瞻远瞩,着眼未来。特别是未来中国汽车业想要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必须要有人才。因为创新是由人才实现的,因此要建立引进优秀人才的机制,形成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做到真正留得住人,这比单纯的招聘更需要下功夫。实际上,我认为人才是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因此人才战略不仅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国家需要认真考虑的大问题。海归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之一,我们要对此有足够的信心。

我有时开玩笑说,我们这批海归就像是汽车行业中的吉普赛人,永远在“流浪”。但是无论谁都无法否认我们这批人当年回国,为的是给中国汽车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人依然还是忧国忧民的“五四青年”,怀揣着理想,在不懈地奋斗。当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真正实现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行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本文根据《中国汽车报》2013年9月23日A8版特别报道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