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造纸工业:原料、布局与发展

现代造纸工业:原料、布局与发展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纸工业是制造纸张的部门。因此,现代化的造纸工业已成为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产品相配套的一个重要行业。机制纸的问世,开创了造纸工业的新局面,而我国与这方面反而长期停滞不前。因此,造纸工业要求接近丰富和优质的水源。3.造纸工业的布局类型按造纸工业与原料产地结合的不同情况,其布局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接近草类纤维产区的造纸工业。与工业废料结合的造纸工业。该区造纸工业原料主要有麦秸、棉秆、芦苇、废纸等。

现代造纸工业:原料、布局与发展

造纸工业是制造纸张的部门。纸张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消费大量的纸张。纸张在工农业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因此,现代化的造纸工业已成为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产品相配套的一个重要行业。

1.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技术的国家,远在东汉时期的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对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唐代是我国造纸工业兴盛时期,手工造纸遍及全国各地。中国的造纸术在人类历史上流传千年之后,直到1799年,世界上才出现机器造纸法。机制纸的问世,开创了造纸工业的新局面,而我国与这方面反而长期停滞不前。从1891年,上海兴办第一家机制纸厂开始到1943年,全国机制纸年产16.5万吨(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产量),1949年降到10.8万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造纸工业有了飞速发展:1952年纸及纸板年产量37.2万吨,1962年111.6万吨,1975年341.0万吨,1980年534.6万吨,1986年998.6万吨,1994年2 138万吨,2003年达4 300万吨,2020年达11 260万吨。同时纸的品种也在逐年增加,新中国成立前生产的品种只有二三十种,现在已达六百多种。我国已成为纸张生产的第三大国,纸张消费的第二大国,令国际造纸界瞩目。

2.影响造纸工业布局的因素

目前,造纸工业常用的原料有木材、芦苇、甘蔗渣、稻麦秸、龙须草等,另外,还按需要使用一部分棉、麻、破布、树皮和回收的废纸等。尽管造纸工业的原料多种多样,但从生产工艺看却大体相似,均可分为制浆和造纸两大步骤,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1)原料因素。造纸工业需要消耗大量原料,平均生产1吨纸,需要3~5立方米木材,或2吨芦苇,或3吨稻草,或4吨甘蔗渣。原料费用对产品成本影响大,原料一般体积大、价廉、不宜长途运输。因此,造纸工业特别是制浆工业在布局上宜接近原料地。

(2)水源因素。造纸工业耗水量大,平均生产1吨纸需100~600立方米水,并且要求水质清洁,不得含有铁、锰等杂质,水的硬度要低。因此,造纸工业要求接近丰富和优质的水源。

(3)环境因素。造纸行业“三废”防治的重点是废水,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约为用水量的95%,并且废水中含有挥发性刺鼻物质(如甲硫醇等),甚至还有少量有毒物质。此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大气的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因此,对造纸工业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综合考虑盛行风向、水流、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

(4)交通运输因素。造纸工业需要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的数量大,为此,要求造纸厂必须布局在交通运输条件方便的地点,以保证原材料和产品的及时输送。

3.造纸工业的布局类型

按造纸工业与原料产地结合的不同情况,其布局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接近木材原料产区的造纸工业。在林区或林区木材加工区附近,或大型木材集散地、大型木材加工中心等地的造纸工业均属此种类型。此种类型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原料集中、供应稳定、原料质量好且可综合利用一切木材资源。另外,在林区可就地建厂制造纸浆输出(用1.3~1.5吨纸浆制1吨纸),较直接运送木材到消费地造纸,可节约大量运输费用,因而降低纸张成本。东北的开山屯、石砚造纸厂,福建的南平造纸厂等均属此种类型。(www.daowen.com)

(2)接近草类纤维产区的造纸工业。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多分布于边远地区。广大的华北、华东、东北平原地带林木少,但农副业发达,有稻麦秸、芦苇、竹子、龙须草等多种草类纤维原料,数量多、分布广泛,草类纤维是当地主要的造纸原料。如果要将分散的稻草集中起来,需要较大的工作量,且草类纤维多为轻浮物质不宜远运。一个日产150吨的造纸厂一年需要十多万吨稻草,而生产规模越大对原料需求量越多,牵涉的地区面积越广,这样对工业生产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利用农副产品草类纤维为原料的造纸工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在原料产区内。

(3)与工业废料结合的造纸工业。综合利用工业废料发展造纸工业是纸张增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我国甘蔗产区建立了许多糖纸联合企业,使用甘蔗渣制浆造纸(4吨甘蔗渣造1吨纸),其中广东江门造纸厂生产蔗渣纸浆供上海等地制造新闻纸。在内蒙古赤峰造纸厂利用当地药厂制造麻黄素剩余的麻黄皮和麦秸生产黄板纸。

(4)接近大消费中心的造纸工业。纸张集中消费区多为大城市或消费纸张的工业中心(如水泥袋纸供应大型水泥厂等)。在这里建厂,木浆或草浆多靠外调,少数地区以原木为生产原料,但多数是以回收废纸、旧布等为主,辅以外浆,生产多种纸张供应当地市场。

4.我国造纸工业的布局

我国植物纤维丰富,造纸原料来源广泛,为造纸工业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除西藏外,各省市都发展了机制纸生产,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1)东北区。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纸张生产基地和商品纸供应基地,造纸原料丰富多样。辽宁以芦苇、木材、禾草为原料;吉林、黑龙江以丰富的木材为主要原料。大型造纸中心有辽宁省的锦州、营口、沈阳、丹东,吉林省的吉林、石砚、开山屯,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和齐齐哈尔等。

(2)华北区。该区造纸工业原料主要有麦秸、棉秆、芦苇、废纸等。天津是最重要的造纸中心,大型造纸中心还有北京、河北保定山西太原、内蒙古的扎兰屯等。

(3)华东区。华东区是我国最大的纸张生产基地,但因本身消费量大,产品以自给为主。上海是本区和全国高级纸张的主要生产基地,产品供应全国各地,造纸原料以外地调入纸浆为主,其余则利用城市的废纸、废布、废棉等。山东省造纸原料以麦秸、废棉为主,青岛、济南、潍坊为重要产地。福建竹木资源丰富,是我国新闻纸的主要产地之一,南平、福州都建有大型造纸厂。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地以稻草、芦苇、竹竿等多种原料造纸,重要的造纸中心有苏州、镇江、芜湖、杭州、嘉兴、南昌等。世界闻名、历史悠久的宣纸,原产于我国安徽泾县,是以檀树皮为原料制成,纸质绵软,坚韧洁白,吸墨均匀,光泽经久不变,有“纸寿千年”之称。

(4)中南地区。该区造纸工业原料丰富,发展速度快,既有竹、木原料,又有蔗渣、禾草等多种原料,主要中心有湖北的武汉,湖南的岳阳,广东的广州、江门,广西的南宁柳州,河南的开封、新乡、中牟等。其中广州造纸厂是全国著名的新闻纸厂之一。

(5)西南区。该区以竹子、龙须草、禾草等为原料制浆造纸,造纸工业主要分布于四川及重庆,宜宾乐山、重庆等地为主要生产中心。宜宾是我国重要的新闻纸产地之一。

(6)西北地区。该区造纸工业基础较差,且受原料、水源限制,发展缓慢,除西安、宝鸡、咸阳建有中型造纸厂外,其他地区分布有少数小型造纸企业。西北地区以陕西省产量最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