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维度结构分析

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维度结构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特征之一就是变革性,即要改变或扭转其所处的情境。议题营销行为主要是为了保护团队或部门利益,通过游说决策制定者,在组织内部获得政治支持,进而影响最终的决策结果。相应地,这两类行为可能也会形成一类相对高阶的维度,将其概括为参与性积极前摄行为。因此,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H1b:建言行为与议题营销行为会形成一种更高阶的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维度。

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维度结构分析

根据三元交互决定论,个体是可以选择、改造或创造环境的。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特征之一就是变革性,即要改变或扭转其所处的情境。从行为目的角度分析,在这五类积极前摄行为中,员工表现出积极服务行为、积极问题解决行为、问题与机会搜寻行为是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实现卓越工作绩效;而建言行为与议题营销行为是为了改进工作流程或影响决策结果等,这两类行为的目的已经超越了员工本身的任务目标,更多体现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能够将组织目标与自我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具体地讲,积极服务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并能够长远地维系客户关系,所以员工会提供一些超越职责的服务内容。例如访谈记录中,一位商户市场营销经理说:“对于高端客户群的成员,如果半夜需要就医,我也得开车带他去医院。”此种行为表现虽然已经远远超越了她的工作职责范围,但是为了能够维系高端客户,降低此类客户的流失率,被访者愿意去主动关怀他们。积极问题解决行为是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失败时,会主动分析导致任务未成功的原因,并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所以,该行为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问题与机会搜寻行为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员工主动地利用人际关系或各种媒体渠道搜集与业务相关的信息,从而降低对工作不确定性的感知,增强对工作结果的控制程度。因此,上述这三类行为可能会形成一种相对更高阶维度,本研究将其称为任务性积极前摄行为。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积极服务行为、积极问题解决行为、问题与机会搜寻行为会形成一个更高阶的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维度。(www.daowen.com)

建言行为主要是员工为了表达对变革或现存工作程序的建议,此类行为已经超出了员工的职责范围,属于工作角色外的主动行为,对组织具有积极的贡献。议题营销行为主要是为了保护团队或部门利益,通过游说决策制定者,在组织内部获得政治支持,进而影响最终的决策结果。这两类行为明显与其他三种行为的目的性有所区别,建言行为与议题营销行为均体现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整体的工作系统之中,将自我价值与组织目标进行深度融合。相应地,这两类行为可能也会形成一类相对高阶的维度,将其概括为参与性积极前摄行为。因此,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

H1b:建言行为与议题营销行为会形成一种更高阶的员工积极前摄行为的维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