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保理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商业保理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信用风险的成因,应当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方面来进行风险识别。目前国内许多监管规定要求银行贷款主要考虑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但《巴塞尔协议》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注意债项评级。信用风险的评价依赖于风险的度量,因此商业保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注意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应用。利用信息建立自身的风险分析模型,定量化地考察信用风险对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

商业保理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信用风险管理领域,信用违约通常分为技术违约和实质违约两种形式,前者通常是指由于融资财务、经营状况变化,导致债务安排中的信用增信、还款安排等发生与原条款不符的情况;后者则是出现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行为。下文主要从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评价及信用风险转移四个步骤来阐述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及对信用违约的管理。

(一)信用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的识别就是找出造成企业偿还贷款本息违约的因素。按照信用风险的成因,应当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方面来进行风险识别。

(1)在供应链融资的背景下,商业保理的风险管理,系统风险是必须重视的因素。系统风险考察可以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两个层面分析。对于宏观经济信用风险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分析经济周期的变动对企业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经济周期所带来的企业违约的大面积暴露及时间段,从而掌握由宏观经济变动所引起的对供应链本身及核心企业的影响。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可以借助于“波特五力模型”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来实现。通过分析供应链及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及发展周期来判断供应链及核心企业是否已经面临重大的信用风险。

(2)较之于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处于较为微观的层面,供应链本身的非系统性风险,可能是由于一两个客户自身的财务经营风险、客户营运风险、作为还款来源的资产本身因商业保理公司对其控制不强或其自身存在变现困难而出现风险。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供应链条的存在,对供应链上由于单个企业爆发信用风险的影响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保理公司可以放松对非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二)信用风险度量

信用风险度量的核心是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来判断贷款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体现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以及发生违约时的贷款损失率。然而,要想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具有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造成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风险,很多情况下由债务人的个人行为和个性造成的,如贷款的投资方向、经营管理能力、借款人的风险偏好等,非系统风险的量化也是比较困难的。另外,针对供应链金融而言,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不仅仅是针对核心企业单个主体,同时还要考虑因单个主体所引发的供应链条组合风险。这种组合风险的量化更为困难。

基于信用风险的上述特征,目前在信用风险度量中对主观判断的依赖比较强。

在信用风险度量中,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在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时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控制评估质量。结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结构化的分析过程;二是指结构化的指标体系。

供应链交易状况评估主要是用来评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企业的成长性,并最终对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做出评价。在供应链交易状况评估中,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梳理交易关系和供应链产业流程,了解借款人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和作用、经营状况、谈判地位和资金实力来判断供应链稳固性,判断经营计划完成的可能性。

(2)了解资金流及物流的流向,评估资金流与物流循环是否完整。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行业状况、市场份额和市场容量,判断企业所处供应链在产业中的盈利能力水平。

(3)通过交易双方的约定结算方式、行业内通行的结算方式、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平均销售周期等信息,判断商业信用风险的大小。

(4)分析拟接受供应链服务的企业对于供应链交易的依赖程度、融资人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占核心企业需求或销售的比率、融资人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往来时间和交易稳定性等。

结构化的指标体系是指采用一些客观的指标体系,帮助风险评估人员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应当明确采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评价或打分的标准以及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www.daowen.com)

总体而言,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需要重复经过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案设计的流程,最后进入实施阶段。

对供应链融资进行信用分析度量时应当注意融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的结合。主体信用评级是在现有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未来的整体偿债能力和可能违约情况,是一种不针对特定债务的评级方法。而债项信用评级受到债项偿还次序、贷款条件、贷款资金投向、外部抵押或者担保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度量了企业违约前提下授信收回的概率。两者在评级对象和评级要素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在供应链融资中,由于多数中小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无法达到融资门槛,银行多采用资产支持的方式将授信与企业主体的信用隔离。因此,供应链融资的信用评估更多地借助债项评级,评估企业为某笔交易进行融资的资金偿还可能性。

目前国内许多监管规定要求银行贷款主要考虑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但《巴塞尔协议》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注意债项评级。如果在供应链融资中采取了资产支持下自偿性的信用隔离,则债项评级更为准确。但债项评级必须结合主体评级,因为如果主体信用水平过低则可能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造成债项信用风险的错估。

(三)信用风险评价

在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后,需要评估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在这个步骤中一般需要结合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分析贷款信用风险是否和收益相匹配。如果商业保理公司的收益不足以补偿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则需要考虑企业提供其他的信用支持,比如提高质押的比率、要求企业购买信用保险等,否则商业保理公司应当采用风险规避的方式。

信用风险的评价依赖于风险的度量,因此商业保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注意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应用。利用信息建立自身的风险分析模型,定量化地考察信用风险对商业保理公司的影响。我国商业保理公司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和商业保理公司刚起步,数据积累有限、经济环境快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下,商业保理应当采取比较审慎的风险上限,在估计可能损失时也采取保守的态度。

(四)信用风险控制

信用风险控制方法一般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补偿、损失控制等。

(1)商业保理公司由于其自身的业务是基于应收账款转让而提供相应的贸易融资服务,只有具有合格的应收账款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保理公司的客户。所以,保理公司对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即为筛选客户,选择适合做保理的公司予以接触了解,并开展业务。针对已经纳入保理公司接触范围的客户,保理公司对客户进行评级,不予承揽评级过低客户的业务。

(2)风险转移需要由第三方承接。保理公司对信用保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主要是由于信用风险的度量存在很大难度,同时由于保理公司的业务开展处于初级阶段,所积累的数据尚不足以支持保理公司对客户做出比信用保险公司更加可信的评级报告,因此亟须一个活跃的信用风险市场,以便保理公司便利地采用信用风险转移工具进行风险转嫁。

(3)风险补偿与风险定价密切相关,而风险定价又与风险度量相关。鉴于供应链及保理融资在风险度量方面的难度,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主体应该从经验数据库的构建着手,分阶段地推进风险定价机制的建立。

(4)损失控制是在出现损失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损。比如商业保理公司在发现企业信用状况恶化时,应停止在授信额度内授信的进一步发放;或者对授信支持性资产加强监控,并采取必要的资产保全措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