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聚焦高效专业物流的培育之路

聚焦高效专业物流的培育之路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航空物流枢纽主体、基地航空公司与企业开展物流供需对接,扩大货源渠道。创新航空货运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加快发展面向集成电路、高端电子消费产品、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航空货运服务,加大“卡车航班”开行力度,构建高价值商品的快捷物流服务网络。引导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商品的铁水中转,支持发展区域大宗商品物流。

聚焦高效专业物流的培育之路

1.现代物流供应链

立足服务“6+1”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引导物流枢纽与制造业、商贸业协同联动和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供应链。依托港口,支持生产服务型、港口型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集采购、分销、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钢铁、煤炭矿石等生产制造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构建个性化定制生产、云端制造等新型产业服务模式。支持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全球汽车供应链服务中心,打造“枢纽+口岸+国际铁路”的口岸功能体系和一站式通关平台。加快推进安博重庆西部国际物流中心、普洛斯重庆跨境贸易物流基地、民生电商重庆金融物流园、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产业园、中通快递渝东(万州)智能科技产业链园区等项目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为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构建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和智慧供应链体系。支持陆港型、港口型物流枢纽建设提供信息发布、撮合交易、支付结算、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的全球供应链交易平台。支持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试点开行面向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的“点对点”直达货运列车或邮轮,提高协议制运输比重,扩大大宗物资运量运能互保协议范围。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聚焦汽车、笔电等领域,加强以果园港、珞璜港、小岚垭铁路物流中心、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重庆江北机场为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深度优化国际国内供应链通道。

2.城市配送

发挥枢纽在干支衔接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邮政快递、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公用型城市配送物流设施向物流枢纽集聚,发展集中仓储和共同配送,促进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资源整合,建设一批集干线运输、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联运集配中心,增强物流枢纽服务功能。推进重庆航空物流园的重庆市快件集散中心(一期)等项目建设,提升枢纽邮件快件分拨处理功能。大力发展全温控自动化立体冷库、移动式冷链加工厂等新型冷链基础设施,鼓励应用标准化冷链仓储、运输等设施设备,加快发展铁路冷链班列,提升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流通加工和运输比重。鼓励企业依托陆港型、空港型等物流枢纽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的无缝衔接,形成“干线运输+枢纽+神经末梢”的冷链共同配送网络。

3.国际物流

以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海关各类特殊监管区的整合、优化,促进口岸与物流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做强做优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枢纽的国际物流先导区,引导枢纽系统对接国家物流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支持发展跨境快件(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冷链等。

(1)跨境快件(邮件)。

依托铁路口岸,加快推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重庆国际邮件互换局、铁路口岸公共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提高陆港型枢纽的跨境快件(邮件)集散分拨服务能力,助推重庆成为全国性的国际水陆路邮(快)件集散中心。依托航空口岸,进一步完善空港型物流枢纽的国际快件中心服务功能,与使用包机、包舱运递快件的快递企业建设共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引进和培育快递货运航空公司,开展国际快件中转集拼业务,加密国际航线。

(2)跨境电商物流。

积极拓展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跨境电商向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集聚,优化枢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提升通关效率。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中欧班列(重庆)、跨境电商+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特种商品口岸、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型业态模式。完善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服务功能,鼓励电商物流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拓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跨境贸易,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支持陆港型物流枢纽加快进出口货物海外仓和精品商品体验馆建设,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枢纽内建设保税备货仓。(www.daowen.com)

(3)国际冷链物流。

依托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口岸功能,优化中欧班列(重庆)、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干线运输组织模式,支持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等物流枢纽对接东盟国家,连接广州、上海等国内重点城市,发展“国际海运+冷链班列+公路短驳”等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

4.航空物流

大力引进航空物流企业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分拨中心、采购中心等项目,深化与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和货代企业的战略合作,在重庆设立货运转运中心。组织航空物流枢纽主体、基地航空公司与企业开展物流供需对接,扩大货源渠道。支持货代企业开展国际国内货物“空空中转”业务,培育航空货运新的增长点,提升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创新航空货运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加快发展面向集成电路、高端电子消费产品、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航空货运服务,加大“卡车航班”开行力度,构建高价值商品的快捷物流服务网络。

5.大宗商品物流

依托小岚垭铁路物流中心,联动白市驿站,积极引导粮食嵌入国家物流枢纽服务系统,建设国家级区域粮食物流枢纽。引导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商品的铁水中转,支持发展区域大宗商品物流。在果园港等大型枢纽场站,发展煤炭、橡胶、粮食等大宗商品物流,探索煤炭、粮食等集装箱化运输,推动中西部地区大宗商品物流向枢纽集约模式转型。推进枢纽与大型工矿企业、工业园区等开展合作,深化铁路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建设,探索推动大宗商品物流从以生产企业安排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生产服务型、港口型、陆港型等物流枢纽为载体的集约模式转型,促进枢纽与相关生产企业仓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物流枢纽信息平台与第三方大宗商品电商交易物流服务平台融合,建设一批数码仓库,促进大宗商品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

6.应急物流

发挥枢纽转运能力优势,加强枢纽建设粮食等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建立基于保障长江上游粮食等安全的应急调控体系,提升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应急物流组织实施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