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盆地的农林牧畜资源优势分析

四川盆地的农林牧畜资源优势分析

更新时间:2025-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6]综合学界这两条代表性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盆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河流纵横形成的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农业区,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光照充足,气温适中,水量丰沛。[47]土壤性能、水文条件、气候等农业发展深为倚重的资源优势,只有在生产技术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更为充分的体现。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过度依赖,这已为社会发展所证实。

唐代四川地区的森林状况总体良好,《中国农业通史》编写组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曾指出:“长江中上游地区除成都平原外,其余区域均开发较晚,人口稀少,自然面貌近乎原始状态,这个时期森林覆盖率仍保持在很高的水平”。[45]童恩正先生在论证这一问题时也谈到,历史时期,四川全境“既有巍峨的雪山,又有深陷的峡谷,既有起伏的丘陵,也有富饶的平原。加以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因而动植物种类繁多,几乎包括了从寒带到亚热带的各种特点。这种丰富的自然条件就为古代不同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经济类型的民族劳动生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6]

综合学界这两条代表性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盆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河流纵横形成的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农业区,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光照充足,气温适中,水量丰沛。按照我国传统社会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是极为有利的。但是有一点应当指出,即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农业发展所表现出的意义是与社会整体生产水平相适应的。[47]土壤性能、水文条件、气候等农业发展深为倚重的资源优势,只有在生产技术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更为充分的体现。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过度依赖,这已为社会发展所证实。所以,讨论唐代四川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诸项问题,不能只关注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而忽略当时四川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底蕴。(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