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作业成本法:优化成本计算方案

作业成本法:优化成本计算方案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业成本法扩大了成本计算面,把成本计算的重点转移到耗费资源的作业成本上,有利于提高成本分析的清晰度,发现和消除对企业经济效益无贡献的耗费。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以直接追溯或动因追溯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而尽量避免分摊方式,即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因此,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优化成本计算方案

(一)以作业作为成本计算的中心,将成本计算分成两个阶段

在作业成本法下,首先要确认有哪些作业,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归集各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根据产品对作业的需求量计算出耗费作业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扩大了成本计算面,把成本计算的重点转移到耗费资源的作业成本上,有利于提高成本分析的清晰度,发现和消除对企业经济效益无贡献的耗费。

(二)成本分配强调可追溯性

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以直接追溯或动因追溯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而尽量避免分摊方式,即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因此,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1.直接追溯

直接追溯是指将成本直接确认分配到某一成本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可以实地观察的。使用直接追溯方式得到的产品成本是最准确的。

2.动因追溯(www.daowen.com)

动因追溯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的过程。生产活动中耗费的各项资源,其成本不是都能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对不能直接追溯的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动因(包括资源动因或作业动因)追溯方式,将成本分配到有关成本对象(作业或产品)。采用动因追溯方式分配成本,首先必须找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即成本与成本动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成本追溯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作业动因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产量被认为是能够解释产品成本变动的唯一动因,并以此作为分配基础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而制造费用是一个有多种不同性质的间接费用组成的集合,这些性质不同的费用中少数是随产量变动的,而多数并不随产量变动,因此用单一的产量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基础显然是不合适的。

作业成本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把资源的消耗首先追溯到作业,然后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

不同层面的作业动因包括以单位产品或其他单位产出物为计量单位的作业动因、以“批”或“次”为计量单位的作业动因、以产品的品种数为计量单位的作业动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