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委托代理问题的内涵解析

委托代理问题的内涵解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经理追求他自己的目标,并可能会造成股东的利润减少时,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实际上是隐藏行为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企业的雇员包括经理与工人都是代理人。企业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后,其后果不仅使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使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不发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较高的产量。

委托代理问题的内涵解析

委托—代理是一个法律概念,A授权B代表A从事某种活动,A和B之间就有了委托—代理关系,A被称为委托人,B被称为代理人。经济学拓宽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在经济活动当中,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是代理人,而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是委托人。比如,在公司管理经营中,股东作为委托人,并不能监督其代理人,即经理的一切行为,经理对他的行为的性质和影响拥有更全面的信息。当经理追求他自己的目标,并可能会造成股东的利润减少时,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实际上是隐藏行为问题。委托—代理问题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委托人利益的实现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二是委托人的目标不同于代理人的目标;三是委托人和代理人行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的信息明显要多于委托人的信息。

委托—代理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以企业为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实体,至少包括三种类型的成员:工人、管理者和所有者。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是指一种产品是由若干个集体内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而且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率。但是,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存在着差异,企业成员的目标实际上是在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www.daowen.com)

谁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企业内部,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行为的最终责任者,是企业行为的收益的获得者和代价的付出者。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企业的雇员包括经理与工人都是代理人。利润最大化是资本所有者或者说是企业财产所有者的目标,而这一目标需要通过经理与工人等代理人的行为来实现。但是,代理人有自身的目标。管理者的效用可能取决于他的收入的高低、工作的条件和与工作相关的地位或声誉等。例如,假定管理者的威望同公司的收益或销售额相关,管理者就可能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而不考虑它对成本的影响;工人可能追求工资收入的最大化,或者在工资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追求闲暇的最大化,因而可能在工作时偷懒、怠工。企业主当然可以对经理与工人的努力程度进行监督,但监督本身是需要成本的。即使企业主可以做到在经理或工人的工作时间内监督他们,他仍然不完全知道经理或工人是否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工作,因为只有经理或工人本人才知道他自己工作努力的程度。正是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经理或工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并且他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经理或工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这样,委托—代理问题就出现了。企业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后,其后果不仅使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使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不发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较高的产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