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激励委托代理问题中的代理方

如何激励委托代理问题中的代理方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司的董事长李勇的制度改革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员行为目标与公司利益相背离的问题。李勇决定对高层经理采用给予未来的股票购买权利激励他们努力工作。为使代理人接受合同,委托人需要补偿代理人因承担风险而遭受的损失。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是激励,即如何设计一种有激励作用的合约。

如何激励委托代理问题中的代理方

案例13.3 期权激励是望梅止渴吗?

泰乐集团的股份制改造,使得公司的股权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成为公司的股东,他们的收益将和公司的整体利益相一致。所有权是解决所有者和代理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一把钥匙。公司的董事长李勇的制度改革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员行为目标与公司利益相背离的问题。

李勇的另外一招是在公司引入期权机制。期权是通过赋予管理者以当前的价格购买未来公司股票的权利来激励管理者努力经营的机制。李勇决定对高层经理采用给予未来的股票购买权利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李勇在一次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自从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以后,公司的各项业务开展已经有了明显的起色。这充分说明,泰乐集团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创新,在与时俱进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士为知己者死。”各位跟我打拼这么多年,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谋求利益。我最近查了字典,得知MBO就是我们搞的管理者收购。我们通过股份制改造,已经使公司上下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拥有了公司的股份。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止步,我们还要引入发达国家的期权机制,现在泰乐集团的公司股票净值大约在4元的水平,为了让大家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我决定,未来5年之内,给予各公司总经理以现在4元价格购买公司300万股票的期权,副总经理给予200万股票期权,部门经理给予100万股票期权。只要我们共同努力,5年以后,总公司的股票也许能够升值到6元,到那时,各位都是百万富翁。

李勇的一席话,很像发自肺腑,感动得在座各位个个热泪盈眶!其实期权是李勇惯用的伎俩。但是股权购买权作为激励的工具在经济学上是很有道理的。公司经营得越好,经理们的报酬就越高,因此经理们就有动力使公司的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如果一个经理成功地将公司的价值提高了1亿元,那么他可能获得100万元的期权奖励。虽然只有1%,也足以激励他领导公司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如果说李勇原来用“望梅止渴”的方法激励公司职员还是一种虚幻的“期权”,那么现在对于经理们的股票期权则是可以兑现的激励。

自从李勇实行股票期权购买计划获得管理上的体制突破以后,泰乐集团的经营有了明显的改善。这说明期权确实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激励机制。但是,经济学家们对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仍然存在争议,认为这种方式是以现有股东的所有权被稀释为代价的。特别是当美国的安然公司丑闻出现以后,很多人更认为“都是期权惹的祸”。不过,对安然公司我们应该有冷静的认识,安然公司的那帮老总们,为了得到个人的私利,不惜通过弄虚作假的会计信息,把公司做得虚胖浮肿,自己从中渔利,本身就已经突破了“诚信”的道德底线。俗话说得好:“家贼难防!”如果职业经理人没有诚实信用的道德约束,任何激励约束机制都是难以奏效的。

资料来源:张世贤.经济学演义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是激励。委托人需要确定某种适当的激励促使代理人采取某种适当的行为,比如,企业所有者在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上作出某些改进。下面分别就经理与工人两种类型的生产要素讨论委托人如何设计一种有激励意义的合约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是将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协调起来。在一般情况下,管理者对他们的收入感兴趣,企业主(如股东)对企业的利润感兴趣。把这两个目标协调起来的一个方法就是使管理者的收入与企业的利润挂钩。管理者的收入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体制被称为以业绩评定薪水体制。另一种方法是,委托人不仅把代理人的薪水水平同利润挂钩,而且还把公司股票作为衡量代理人薪水的标准,即公司把一定数量的股票或者期权作为管理者薪水的一部分。这种利润分享方式可能具有较强的激励特征。

利润分享的激励合约虽然能够提高管理者获取最大利润的动力,但是管理者也必须承担巨大的风险。这是因为,不确定性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普遍特征,公司的利润有时受到非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自然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经理尽力地工作了一年,但因市场不景气,利润仍然很低。在激励合约下,经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适当的报酬。让代理人承担风险是有代价的。如果代理人是风险规避者,让他承担风险,就降低了他获取最大利润的动力。为使代理人接受合同,委托人需要补偿代理人因承担风险而遭受的损失。代理人承担的风险越大,这种补偿也就越大。反过来,代理人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报酬制度是毫无激励作用的。最优激励机制必须权衡激励和风险这两个方面。(www.daowen.com)

任何一个有效的激励合约必须满足两个约束条件:一是代理人参与工作所获得的效用至少等于他在其他选择中可能获得的效用,这是参与约束;二是委托人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励合约能够使代理人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化,这是激励相容约束。激励合约模型一般都比较复杂,因为它涉及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双重优化,激励合约实际上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

本章结束语

市场上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少的一方选择信息多的一方进行交易,就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会导致高质量产品在市场上被低质量产品驱逐出去。信号传递是市场上信息多的一方通过某种方式将信号传递给信息少的一方,即向市场发送信号,信号传递可以消除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是指在协议达成后,信息多的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道德风险会破坏市场的运作,在严重的情况下使得某些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某些制度设计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交易方约束自己的行动。当一方当事人(即委托人)雇佣另一方当事人(即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完成某些任务时,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是激励,即如何设计一种有激励作用的合约。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信号传递 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信号传递、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

2.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后果是什么?解决的方案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