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单位只空有内部控制制度,领导层认为有了内控制度可完成上级检查即可,并不关心内控制度与单位业务、财务实际执行情况是否贴合。(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在制定时有其时代背景的限制,随着外部政治及经济形势的变化,单位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它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由于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导致个别单位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深入、理解不到位。有些单位只空有内部控制制度,领导层认为有了内控制度可完成上级检查即可,并不关心内控制度与单位业务、财务实际执行情况是否贴合。业务部门认为业务执行完成最重要,内控制度是对业务的限制;财务人员也缺乏风险把控意识,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无法构建出整体全面的执行体系,对于潜在的财务风险点无法做到监督和管控。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控制度在制定时有其时代背景的限制,随着外部政治及经济形势的变化,单位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但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及时修订,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实际情况脱节,无法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无法真正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梳理出有效准确的内部控制流程,盲目借鉴外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些情况造成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合理,内部控制很难实施。

(三)缺乏精准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资产内部控制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预算管理起步时间较晚,个别单位对预算管理认识还不够全面。单位管理层认为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没有引入业务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在编制项目预算时缺少业务实际需求和单位的发展计划,只能按照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项目的执行经验和财务数据来编制预算,所编制的资金预算脱离业务实际,对风险点把控不全面、不到位。在项目真正执行时会出现资金的浪费、执行进度不能按时完成、项目的绩效评价不真实准确、项目事中事后缺乏有效监督。

(四)审计监督不到位(www.daowen.com)

内部审计是资产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需要履行独立检察职能。但目前个别事业单位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单位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也缺乏独立性,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只对项目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和财务管理的合规性进行常规性审计,没有对项目中的资金风险点进行重点监督。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无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主要进行事后监督,无法实现资金风险的事前防范[10]

(五)资产内控人员水平不到位

由于内控人员有可能是非财务专业背景人员担任或兼任,其对于相关财政法规理解不到位、相关专业水平不足,对内部控制流程不能深入理解,不能很好地发挥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受到很大影响。

资产内控人员普遍年龄偏高,对于近年来不断深入的财税制度改革,不能及时做到知识储备更新,无法及时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新的风险点无法被及时发现,引发资金风险,使单位内控失效。

(六)资产管理能力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量大、种类庞杂,而资产管理人员因编制限制的原因,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个别单位未合理设置相关资产管理岗位,造成人员职责权属不清,无法确保资产安全和资产有效使用。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管理机制也不到位。在资产的购置、日常使用和处置等环节存在风险。例如,货币资金存在安全风险、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风险、无形资产存在权属不清风险、对外投资存在论证不充分、缺乏追踪管理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