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南运河天津段的历史与发展

民国时期南运河天津段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运河天津段起自唐官屯九宣闸,终于天津三岔河口。在民国时期,南运河天津段河道宽度为30~100米,河床宽度基本上在20米左右,水深7~9尺不等。据民国时期《静海县志》载,从1914年开始,南运河开始有小轮行驶。运河天津至德州段,有小蒸汽船行驶。当时南运河路经静海的航线有津泊、津沽两条航线,独流、王口、台头、静海、陈官屯、唐官屯等设站,设有码头4处。

民国时期南运河天津段的历史与发展

南运河天津段起自唐官屯九宣闸,终于天津三岔河口。在民国时期,南运河天津段河道宽度为30~100米,河床宽度基本上在20米左右,水深7~9尺不等。受气候因素影响,每年3月初至12月为通航期,12月至次年2月底为停航期。

南运河沿岸人烟稠密,商业发达,其中,杨柳青、良王庄、独流、静海、唐官屯等城镇,均设有船运码头,对周边村镇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据民国时期《静海县志》载,从1914年开始,南运河开始有小轮行驶。运河天津至德州段,有小蒸汽船行驶。当时南运河路经静海的航线有津泊(天津至泊头)、津沽(天津至塘沽)两条航线,独流、王口、台头、静海、陈官屯、唐官屯等设站,设有码头(时称船着场)4处。船只多集中在静海、独流和唐官屯等3个集镇,拥有船只300余艘。其中独流拥有居民1000户、6000余人,船户170多户,拥有船只136只。镇内设有船会组织,每年组织一次演出活动,邀请所有船户参加,“搭台唱戏,烧香上供,求神保佑”。唐官屯是天津南大门,位于南运河西岸,拥有居民800户、5000人,其中船户50户。

另据张国梅《南运河马厂减河航运概况》(2000年版《静海文史资料》第5辑)一文载,20世纪40年代,独流位于南运河西岸,船只中最大的船为对槽船,载重量160吨;最小的船为单船,载重量10吨。其中上河煤船长80尺,宽12至20尺,高4尺,载重量9万余斤。虻牛船,长80尺,宽15尺,高5.5尺,载重量7万斤。粮划子船,长50~100尺,宽10~15尺,高4~6尺,载重量5~10万斤,船上有房。太平船,船长50~90尺,宽10尺至15尺,高4~6尺,载重量1.5~8万斤,为客货两用船。小粮船,一名舢板船,长80尺,宽10尺,高4尺,载重量5万斤。大舢板,为官船,主要是各河巡逻用,船长35尺,宽8尺,高2尺。马槽船,长22~40尺,宽7~10尺,高4~6尺,载重量0.6~1万斤。

近代时,在南运河上还行驶着一种所谓的“镖船”,行驶于郑家口(今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镖局”与天津间。每5日镖船从两地同时出航,主要从事两地间普通的委托运送。船上备有武器及小炮,炮的射程远而且准。航行时,船上挂有三角形的红旗,夜行时,挂有“镖局”名称的提灯。为预防路上危险,船上有壮丁,称二司务、三司务,这些壮丁熟知强盗暗号且武功较强,船客也随船昼夜兼行。遇到时间紧需要急行的时候,另外有特别护卫船伴行。雇用此船价格较高,一般为货物价格的一半或是九折,或按照货物的种类、距离、日期及其它而定。镖船是运输现银(金)和其他贵重物品最为安全的船只。(www.daowen.com)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河运输仍很繁忙。1951年,在独流镇建起运输货栈,组织个体户木船水运。1952年6月,华北内河航运管理局在独流成立航运站,拥有船只100余艘。1956年,建独流木船运输合作社,入社的船户有120家,船只180艘。1962年,由于上游来水减少,船只减少,至1973年,航船减少至14只,航运基本停止。

(侯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