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条件,也称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是有先后顺序的,即首先有空间范围的规定,设定了某个会计主体单位,然后假设该单位永远存在,而在其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人为的时间上的分割,定期结账和报账,而记账、算账、报账采用货币计量的方式。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条件,也称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为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它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分;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即法人),也可以是非法律实体;可以是一个营利组织,也可以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为之服务的应是一个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不发生经济业务的单位不构成会计主体,企业内部的某个核算单位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2)每个会计主体要与其他会计主体相区别,并独立于它的所有者之外。

(3)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甲公司投资乙公司3 000万元,拥有乙公司60%的表决权资本,则甲、乙公司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独立的会计主体,但为了全面反映甲、乙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甲、乙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为清算、倒闭、解散而不复存在,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一旦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则不适用常规的会计核算方法。

持续经营的假定为会计主体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款清偿债务,会计人员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为企业计提折旧,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等奠定了基础。

例如,某公司建造厂房,预计使用寿命20年,考虑到该公司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并且不少于20年,所以公司可以合理地预见该固定资产将长期发挥作用,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因此,可以采用恰当的折旧方法,将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成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有关各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www.daowen.com)

企业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划分出段落和层次,合理划分会计期间,以便计算期间损益,并在期末定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

分期核算有三层含义。

(1)分期核算的要求。即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期间的界定。会计期间可分为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3)时间概念的界定。即会计期末为月末、季末和年末。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包括三层含义。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的核算。

(2)选定某一币种作为记账本位币,即作为日常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时所使用的价值尺度。

(3)假定币值稳定。会计核算中很少考虑客观存在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因素。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是有先后顺序的,即首先有空间范围的规定,设定了某个会计主体单位,然后假设该单位永远存在,而在其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人为的时间上的分割,定期结账和报账,而记账、算账、报账采用货币计量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