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为:跨越国界的中国企业巨头

华为:跨越国界的中国企业巨头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华为在知识产权领域可谓遥遥领先——截至2017年年底,华为共申请了48,758项国际专利,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者。截至2005年,华为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已高达30%。由于在成本上具备明显优势,华为能够比其他该领域的跨国企业更好地定义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华为:跨越国界的中国企业巨头

1988年,任正非拿出自己的21,000元人民币深圳一手创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的业务最初是从香港进口电信设备,再转卖给国内的供应商。但在企业发展早期,任正非和华为就决定选择一条不寻常之路——研发并制造自己的设备。任正非的愿景就是积极地打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他认为,与外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并不能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外国的先进技术,反而会导致中国企业最终丧失本土市场。用任正非的话说,华为的做法就是紧密跟随全球顶尖的技术并坚持自我研发,先占领国内市场,再开拓国际市场,与外国企业竞争。

华为所选择的路径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华为的发展战略明确表明,华为愿意为了长期的增长而牺牲短期的利益。与其他中国企业不同,华为内部规定每年必须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2017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897亿元,占当年销售总收入的14.9%,华为过去10年累积的研发总开支达到3,940亿元。华为的全体员工中,研发人员占45%以上,达到8万人。因此,华为在知识产权领域可谓遥遥领先——截至2017年年底,华为共申请了48,758项国际专利,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者。可以说,华为的研发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

华为最早内部研发的产品是基本的交换元器件。多年以来,华为显示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华为这家私营企业已经从一家基础电信设备的进口商发展成为一家国际电信设备领域的巨头,支持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张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服务全球1/3以上的人口。

追溯历史,华为的快速崛起始于国内市场。在1992—2000年间,中国固定电话的用户数量增长超过15倍,而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增长了500倍[4]!通过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电信设备和相关服务,华为的业务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02年,华为已经超过阿尔卡特(Alcatel)在国内的合资企业——上海贝尔,成为中国领先的数字交换机和路由器供应商。截至2005年,华为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已高达30%。

从21世纪初开始,华为设定了成为全球企业的目标。由于在成本上具备明显优势,华为能够比其他该领域的跨国企业更好地定义并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相比,华为能够在价格低30%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设备和服务。华为很快进入了亚洲邻国的市场,之后又进一步扩张至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2004年,华为成功进入发达的欧洲市场,充分利用其成本优势赢得了欧洲预算有限的电信运营商的订单。在建立起品牌和声誉以后,华为又开始与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如法国电信(France Telecom)、沃达丰(Vodafone)和英国电信集团(BT Group)等签订了大额订单。

到201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220亿美元,成功跻身全球三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之一。随着电信基础设施市场逐渐趋于饱和,除了传统的电信设备市场以外,华为也进入了智能手机领域和企业服务市场。这标志着华为商业模式和业务组合的变化——从电信基础设施转向个人用户业务和企业用户业务。长期来看,华为的整体战略就是利用与电信运营商的长期关系为用户提供一整套企业级产品,包括路由器、服务器和储存器等。同时,华为将进军智能手机和企业用户市场,在这两个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2017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74.6亿元人民币。在2017年《财富》全球500强的排行榜上,华为排名第83名。图9.1显示的是华为从1993年至2017年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这25年间,华为的销售收入从1993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036亿元。销售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39%。按此速度,华为将很快进入销售收入“千亿美元”俱乐部,提前完成原定于2020年完成的目标。(www.daowen.com)

978-7-111-60771-7-Chapter09-1.jpg

9.1 华为的销售收入,1993—2017

来源:作者根据华为年报整理。

华为以其执行力而闻名。华为强大的执行力来自于任正非的军人背景,他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注入华为之中,强调奉献、牺牲、爱国、纪律和组织的进取心,并集中体现在“狼”这种动物身上。任正非曾多次号召员工向狼学习——强硬、具有攻击性、集体攻击猎物。华为的全球化之路生动体现了这种“狼性”文化。在2000年年初,当华为打算进军国际电信设备市场时,华为不得不与国际上的对手竞争,它们的资质要远优于华为,智力资本也雄厚得多。但华为采用了极富侵略性的战术,包括具有吸引力的定价(通常比竞争对手低30%~40%)、在项目结束后仍将工程师部署在现场、为客户免费提供额外的产品和服务、雇用本地员工等。这些战术非常奏效,为华为赢得了局部竞争优势并最终演变为全面优势,华为很快进入了国际低端设备市场,逐渐与全球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当时全世界对于中国产品的印象是便宜但质劣,而华为则成功地获得了几家全球著名电信运营商的大额订单。2017年,华为来自国际市场的销售收入占整体销售收入的49.5%,几乎是华为收入的半壁江山。回顾华为的成功,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充足的工程师人才无疑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