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动能源于资源优势

发展动能源于资源优势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红利具体表现为总人口中适龄劳动力比重较大,少儿和老年抚(赡)养负担相对较轻,并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1然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我国便需要寻求国际竞争综合新优势,实现外贸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动能源于资源优势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推动下,再加上生活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在短时期内积累了充足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具体表现为总人口中适龄劳动力比重较大,少儿和老年抚(赡)养负担相对较轻,并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由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长期大于需求,求人倍率长期小于1。改革开放以后,因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用人成本较低,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离岸生产和外包的首选目标市场。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形成了“境外采购—境内生产—境外销售”的出口加工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我国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另外,与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相伴而行的是,我国拥有极高的储蓄率和相对较低的消费率,致使大量生产要素流向贸易部门,也助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

|知识链接|

求人倍率

求人倍率是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上工作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从理论上讲,求人倍率可以反映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求人倍率小于[16]时,劳动力市场上求职人数多于需求人数,即当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部分人无法找到工作;反之,求人倍率大于1时,劳动力市场上求职人数少于需求人数,即当期劳动力市场供小于求,会出现职位空缺;如果求人倍率等于1,则劳动力市场上求职人数等于需求人数,即当期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1

然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我国便需要寻求国际竞争综合新优势,实现外贸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新优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推动优进优出,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实施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政策;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强调,中国会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总的来说,在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我国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中西部地区和部分低收入地区的潜在劳动力优势,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和研发创新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依托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和数字技术培育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并借助“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等合作机制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和引导区域价值链重构,促进服务贸易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17]

【注释】

[1]所有进出口商品的分类标准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其中,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动、植物油脂及蜡属于初级产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属于工业制成品。

[2]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2019年7月20日。

[3]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2019年7月20日。

[4]杨丹辉:《新中国70年对外贸易的成就、经验及影响》,载《经济纵横》,第8期,2019年8月10日。

[5]杨丹辉:《新中国70年对外贸易的成就、经验及影响》,载《经济纵横》,第8期,2019年8月10日。

[6]张燕生:《新时代要提高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载《光明日报》,2017年10月26日。(www.daowen.com)

[7]史本叶、马晓丽:《中国特色对外开放道路研究——中国对外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载《学习与探索》,第10期,2018年10月7日。

[8]杨丹辉:《新中国70年对外贸易的成就、经验及影响》,载《经济纵横》,第8期,2019年8月10日。

[9]朱敏才:《实施多元化大经贸战略》,载《中国企业家》,第12期,1993年12月3日。

[10]戴翔:《主动扩大进口: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机制及实现路径》,载《宏观质量研究》,第7卷,第1期,2019年3月28日。

[11]汪发元:《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议题与路径选择》,载《改革》,第7期,2021年7月15日。

[12]顾阳:《全国海关聚焦企业关切——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载《经济日报》,2019年5月5日。

[13]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7期,2019年7月20日。

[14]顾阳:《全国海关聚焦企业关切——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载《经济日报》,2019年5月5日。

[15]袁阳丽、段胜峰、刘建江、李喜梅:《新时代贸易强国的内涵及实现路径》,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6期,2018年11月19日。

[16]小向:《求人倍率》,载《中国就业》,第12期,2014年12月15日。

[17]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载《财贸经济》,第40卷,第10期,2019年10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