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经是发达国家的最大生产基地,廉价劳动力被外商投资企业看中,带动了“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加工贸易的急剧扩张。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极大拓展了我国彼时的进出口空间。得益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大举向中国转移。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迅速完成了从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低端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大国,到通信设备、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国的跨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不断思考:我国的出口产品真正属于产业链高端吗?我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前沿吗?尽管我国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以汽车产业为例,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5年中国乘用车平均出口单价为1.12万美元,而根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的数据,现代汽车平均出口单价为1.94万美元。可见中国汽车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仍然有待提升。
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下的博弈中,掌握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有助于引导经贸规则向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亟须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变革方向,例如大幅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重视边境内措施,关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安全卫生标准、跨境数据流动等。
同时,我国需要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争取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为构建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规则贡献力量,以更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保障大宗商品的供应安全。大宗商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日渐“金融化”,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企业之间的交易,还会受到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则取决于影响力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目前国际市场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都已形成,而我国期货交易仅涉及铜、大豆、天然橡胶等二十几个品种,覆盖产业有限,依然存在大宗商品议价能力不足或定价话语权缺失,以及期货交易市场发展缓慢的问题。(https://www.daowen.com)
要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提升贸易地位,应立足于国内大市场,加强国内企业联合,及时把握国际市场变化趋势;对内深化改革,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外充分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尽可能提升我国的商品定价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